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05篇
  免费   7979篇
  国内免费   5099篇
耳鼻咽喉   2656篇
儿科学   871篇
妇产科学   2489篇
基础医学   9364篇
口腔科学   2682篇
临床医学   13766篇
内科学   9110篇
皮肤病学   1148篇
神经病学   2408篇
特种医学   25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4175篇
综合类   32875篇
预防医学   15265篇
眼科学   1113篇
药学   16681篇
  107篇
中国医学   16330篇
肿瘤学   5153篇
  2024年   664篇
  2023年   2460篇
  2022年   2372篇
  2021年   2905篇
  2020年   3287篇
  2019年   3918篇
  2018年   2149篇
  2017年   3758篇
  2016年   4094篇
  2015年   4675篇
  2014年   6230篇
  2013年   6053篇
  2012年   8541篇
  2011年   8612篇
  2010年   6810篇
  2009年   8235篇
  2008年   9752篇
  2007年   8423篇
  2006年   7291篇
  2005年   6193篇
  2004年   5306篇
  2003年   3952篇
  2002年   3477篇
  2001年   2790篇
  2000年   2243篇
  1999年   2108篇
  1998年   1587篇
  1997年   1421篇
  1996年   1239篇
  1995年   1087篇
  1994年   1119篇
  1993年   1087篇
  1992年   948篇
  1991年   972篇
  1990年   846篇
  1989年   782篇
  1988年   510篇
  1987年   351篇
  1986年   252篇
  1985年   162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RPE细胞常规培养;N+AGEs组只做转染处理但不导入任何外源性基因的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将pcDNA空载体或pcDNA-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除N组以外,其余3组细胞进行相应的转染处理,24 h后应用150μg/ml的AGEs刺激72 h。采用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SF高表达对RPE细胞凋亡相关形态改变的影响;通过ROS水平检测分析PSF高表达对AGEs诱导的RPE细胞ROS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SF高表达对RPE细胞生存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F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剂量对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发现,N组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丰富,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核致密浓染、固缩甚至碎裂;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细胞浆染色较均匀,细胞核染色均一。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PSF高表达可有效提高RPE细胞生存力,但该作用可被ZnPP有效拮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6,P<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中ROS产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蛋白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上调HO-1的表达水平。PSF蛋白作用24、48、72 h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91,P<0.05)。0.1、0.5、1.0、1.5、2.0μg PSF蛋白作用下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0μ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2,P<0.05)。结论PSF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抑制ROS产生,从而对AGEs诱导下的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MicroRNA-34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衰老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晶状体和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croRNA-34a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MicroRNA-34a mimics(过表达组)、MicroRNA-34a inhibitors(抑制组)和空脂质体(对照组)转染至SRA01/04细胞,qRT-PCR检测MicroRNA-34a的表达量;采用β-半乳糖苷酸(SA-β-gal)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的衰老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MicroRNA-34a对人晶状体细胞系SRA01/04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dc42、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MicroRNA-34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ARC晶状体前囊膜组织(P<0.05);MicroRNA-34a过表达组、对照组、MicroRNA-34a抑制组SA-β-gal阳性率分别为(87.56±2.34)%、(12.22±2.74)%、(3.45±0.45)%。MicroRNA-34a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icroRNA-34a抑制组SA-β-gal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抑制组、对照组和MicroRNA-34a过表达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7±1.22)%、(12.26±2.14)%、(29.45±3.12)%,MicroRNA-34a抑制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croRNA-34a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过表达组中Cdc42和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抑制组中Cdc42和Rac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croRNA-34a可能通过上调Cdc42和Rac1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脑梗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探讨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间的相关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5-03与脑梗死基因多态性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infarction,genepolymophysm”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基因多态性”。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含上述关键词的文献,然后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正常对照组和脑梗死组。排除综述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主题的英文研究性文献65篇,其中5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中文文献113篇,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19篇中、英文文献列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载脂蛋白E、纤维蛋白原、雌激素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管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不尽一致,但对各种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一组反复发作的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非蛋白尿性低蛋白血症 ,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目前具体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年发现特布他林和茶碱对预防发作有效。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995.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高级别胶质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术后复发快,并对放疗和化疗表现出内在抗性,患者预后不佳[1]。尽管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和革新手术切除以及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一般的抗肿瘤药物,由于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等因素的影响,治疗的效果欠佳,寻找到一个能有效治疗胶质瘤的药物就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正>内环境的恒定是一切生命的需要,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一整套平衡调节机制,免疫平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重症肌无力(MG)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本质是免疫失衡导致的免疫损伤。长期以来,由于重症肌无力的异质性和症状的波动性,大多数患者需长达数年的治疗[1]。因此,需  相似文献   
997.
Pumilio2(Pum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与微小RNA功能相似,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m RNA结合以阻断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um2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执行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学进程。本文拟就Pum2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柳原田综合症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葡萄膜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采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个累计多个系统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高,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脑膜脑炎相似。采用视力、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应尽早行激素治疗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分娩前后一周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9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9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其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并用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五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1产后一周抑郁症状检出人数为48例,检出率为12.15%。2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产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产后EPDS得分与产前血清雌二醇水平、产前产后血清孕酮水平及产后孕酮、雌二醇下降幅度呈正相关、与产后5-HT、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0.881~0.920,P0.01)。结论分娩后产妇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产妇雌孕激素下降过快可能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病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以DMEM/F12培养基培养原代人羊膜上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1×10-8mol·L-1维甲酸组;1×10-7mol·L-1维甲酸组;1×10-6mol·L-1维甲酸组;1×10-5mol·L-1维甲酸组。各维甲酸组经维甲酸处理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细胞全能性标记物Oct-4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维甲酸组显著提高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其中1×10-6mol·L-1维甲酸组阳性细胞比例最高;结论维甲酸体外能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最适诱导浓度为1×10-6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