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223篇
  免费   19395篇
  国内免费   15026篇
耳鼻咽喉   1458篇
儿科学   2737篇
妇产科学   2063篇
基础医学   21163篇
口腔科学   3857篇
临床医学   35051篇
内科学   37279篇
皮肤病学   2444篇
神经病学   6840篇
特种医学   63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6篇
外科学   13139篇
综合类   89305篇
预防医学   18145篇
眼科学   2297篇
药学   39692篇
  289篇
中国医学   22827篇
肿瘤学   14517篇
  2024年   1685篇
  2023年   6579篇
  2022年   7441篇
  2021年   8910篇
  2020年   9525篇
  2019年   10355篇
  2018年   5290篇
  2017年   8753篇
  2016年   9829篇
  2015年   10730篇
  2014年   15676篇
  2013年   15465篇
  2012年   19364篇
  2011年   20580篇
  2010年   18494篇
  2009年   17722篇
  2008年   18202篇
  2007年   16054篇
  2006年   14614篇
  2005年   15678篇
  2004年   12181篇
  2003年   10553篇
  2002年   8436篇
  2001年   7293篇
  2000年   5678篇
  1999年   4433篇
  1998年   3637篇
  1997年   3274篇
  1996年   2956篇
  1995年   2411篇
  1994年   1906篇
  1993年   1340篇
  1992年   1141篇
  1991年   1067篇
  1990年   878篇
  1989年   756篇
  1988年   264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前随着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该病炎性反应及疼痛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该病主要由尿酸盐沉积及ATP刺激P2X7R、Nod样受体蛋白3、NEK7表达诱导炎性反应递质成熟与分泌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对P2X7R、NLRP3、NEK7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GA炎性反应及疼痛的发病机制,为防治GA提供新思路与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miR-513a-3p靶向鼠双微体基因2(MDM2)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miR-NC、miR-513a-3p、anti-miR-NC、anti-miR-513a-3p、si-NC、si-MDM2、miR-513a-3p+pcDNA3.1和miR-513a-3p+pcDNA3.1-MDM2转染至BGC-823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13a-3p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MMP-2、p21、E-cadherin和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BGC-823的活性,Transwell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miR-513a-3p与MDM2的靶向关系。结果胃癌细胞BGC-823、MGC-803中miR-513a-3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02和0.34±0.03,与胃上皮细胞GES-1(0.76±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miR-NC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57±0.05、1.03±0.10和1.43±0.14,miR-513a-3p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6±0.03、0.48±0.05和0.63±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130±11.80)个和(117±10.60)个,miR-513a-3p组细胞分别为(58±5.64)个和(50±5.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si-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53±0.05、0.95±0.10和1.36±0.14,si-MDM2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9±0.04、0.57±0.06和0.80±0.08;si-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141±12.02)个和(109±10.60)个,si-MDM2组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66±6.67)个和(61±6.1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48和72 h后,miR-513a-3p+pcDNA3.1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34±0.03、0.46±0.05和0.61±0.06,miR-513a-3p+pcDNA3.1-MDM2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48±0.05、0.82±0.08和1.1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13a-3p+pcDNA3.1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56±5.71)个和(51±5.16)个,miR-513a-3p+pcDNA3.1-MDM2组分别为(113±10.28)个和(104±10.0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513a-3p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DM2的表达有关,可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应用烟雾吸入联合脂多糖(LPS)灌肺复合素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COPD模型组,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氨溴索组。造模28 d后开始给药,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7.5,15,30 g·kg~(-1),氨溴索35 mg·kg~(-1),连续给药14 d。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LPS诱导NCI-H292细胞建立黏液高分泌模型,实验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LPS组,LPS+10%胎牛血清,LPS+生理血清,LPS+5%含药血清,LPS+10%含药血清,LPS+20%含药血清,LPS+AG490组。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观察LPS刺激后的NCI-H292细胞中CFTR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PS刺激后的NCI-H292细胞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管腔周围有大量棕褐色颗粒,COPD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管腔周围的棕褐色颗粒极少,COPD表达较低。与正常组比较,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CFT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大鼠肺组织CFT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NCI-H292细胞CFTR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JAK2,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肺化痰汤5%,10%,20%含药血清组明显升高CFT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JAK2,p-STAT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清肺化痰汤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上调CFTR治疗COPD。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对脾胃虚弱症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环氧化酶(COX-1、COX-2)及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按年龄组、性别、溃疡类型1∶1匹配后,随机分配于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4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思密达治疗,试验组使用思密达协同四君子汤,分别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道微生态变化、环氧化酶及前列腺素E2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阳性与阴性杆菌数减少,阳性球菌数增多,且阳性球菌与阴性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阳性、阴性杆菌与阴性球菌均显著减少(P<0.05);2组的COX-1、COX-2、PGE2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且中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思密达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症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调节其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对胃黏膜的覆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SOCC)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Orai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蛋白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BCL)住院患者160例设为临界病变组(BCL组),150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为对照组(简称CTR组)。BCL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RTT组,80例)和联合治疗组(简称CBT组,80例)。RTT组给予生活方式改善、阿司匹林、AECI、β受体阻滞剂及瑞舒伐他汀10 mg等药物。CBT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瑞舒伐他汀15 mg和脉血康胶囊3.0 g,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血小板STIM1、Orai1、TRPC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TC、LDL-C、HDL-C、TG浓度。评价BCL组平均狭窄程度(MPS)。结果BCL组130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BT组和RT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水平均降低(P<0.05);CB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MPS明显减低(59.74±9.72vs.38.92±13.84,P<0.05),RTT组MPS有所下降(58.96±8.67vs.55.43±10.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T组比较,治疗后CB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且CBT组MPS差值大于RTT组(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3.0 g和瑞舒伐他汀15 mg每日联合应用可降低SOC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在药物基因检测确定ADRA2A和MDGA2的基因多态性基础上,对服用米那普仑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探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7例)。研究组患者经药物基因检测,选择55例ADRA2A基因突变杂合型(CG)和MDGA2基因突变型(CC)作为"推荐使用"患者入组;对照组经三级医师查房经验用药,纳入68例。两组均给予米那普仑片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治疗后0,2,4,8周的临床效果;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仅总分、睡眠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研究组HAMD-17总分、抑郁因子、焦虑/躯体症状因子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ESS量表总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前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实施米那普仑个体化治疗,可快速有效改善抑郁症症状,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1例肝良性疾病患者以及72例健康人纳入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浓度;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cutoff值,并与其他血清标志物比较曲线下面积,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血清YKL-40诊断肝细胞癌的cutoff值为69.35 ng/ml,肝癌组YKL-40浓度显著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群组(P<0.001)。YKL-40在区分肝癌与健康人群、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93.1%,91.1%和43.1%。AST在早期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846和0.862;YKL-40,AFP和AST联合用于区分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AUC为0.909。结论:血清YKL-40是一个潜在的独立的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志物,YKL-40联合AFP与AST对于早期肝癌和AFP阴性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CYP2D6基因多态性和代谢表型,为乳腺癌患者进行他莫西芬(TAM)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乳腺科确诊的17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通过Sanger测序技术对CYP2D6基因的9个外显子进行全面具体分析。结果:本研究主要发现有5个CYP2D6等位基因变异位点:CYP2D6*10、CYP2D6*4、CYP2D6*7、CYP2D6*41和CYP2D6*5,其对应的发生频率分别为66.5%、5.9%、2.4%、0.6%和0.6%;其中,CYP2D6*10/*10基因型在乳腺癌患者中占据主导地位,发生频率为60.6%。结论:中国甘肃地区乳腺癌患者,多以CYP2D6*10等位基因、CYP2D6*10/*10基因型、TAM中间代谢型为主,这可为乳腺癌患者选择相应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本地区乳腺癌患者今后大规模的药物遗传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相关基因,进而探讨发病机制,为GBM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290和GSE15824,应用GEO2R筛选GBM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关键基因模块,筛选GBM靶基因。进一步运用ONCOMINE数据库验证临床组织样本中靶基因与GBM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76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血管生成的正调节、抗原的呈递和处理、信号转导、调节自噬等方面存在显著富集。共挖掘出POSTN、TAGLN、CALD1、EPCAM 4个GBM靶基因,经证实均在临床GBM组织样本中存在显著上调且靶基因的上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共挖掘出4个与GBM显著相关的靶基因,可能是未来GBM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