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239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组,白藜芦醇组(50、100、200 μmol/L).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侵袭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Bax、Bcl-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数据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空白对照组抑制率为0;0.1%DMSO组细胞抑制率为3.25%±0.42%;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13.23%±1.68%;白藜芦醇1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42.25%±3.20%;白藜芦醇2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56.94%±5.3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10,P<0.05).(2)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5%±0.03%;0.1%DMSO组细胞为凋亡率为3.39%±1.77%;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6.92%±1.8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19.05%±2.01%;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27.17%±6.4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4,P<0.05).(3)0.1%DMSO组对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引起PANC-1细胞G0/G1期和S期阻滞,G2/M期细胞减少.(4)空白对照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61±13;0.1%DMSO组为54±13;白藜芦醇50 μmol/L组为48±1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为23±6;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为18±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5).(5)白藜芦醇可使PANC-1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MMP-2、MMP-9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使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髁上合并蝶形块的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采用Orthofix外固定架系统治疗AO分型为12-B1.2型的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28例,按Tscherne and Lobenhoffer分型:Ⅰ型21例,Ⅱ型7例.桡神经损伤2例,均为不完全损伤.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5例患者术后有针道感染伴有针松动.2例桡神经损伤完全恢复,恢复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Morrey and Bryan评分:80~100分(平均97分),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85~100分(平均98分).结论 单边外固定架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AO分型为12-B1.2型)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固定有效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 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姜黄素(erueumin)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体外抑制及凋亡调控作用。方法20-80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SHG-44细胞48h后,MTT法测定姜黄素对SHG-44细胞的细胞抑制作用及各种caspase抑制剂对姜黄素作用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easpase-3活性的改变。结果姜黄素明显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诱导SHG-44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增强,各种caspase抑制剂可抑制姜黄素诱导的SHG-44细胞凋亡。结论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并诱导SHG-4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6.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治疗的重点在于如何尽快恢复患者负重功能、早期活动及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Zuckerman等的研究表明,术前延迟手术超过3d病人的死亡率将会增加1倍。由于绝大多数的骨折均能获得愈合,且近几年内固定物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因此是否有必要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拟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经冠状动脉进行实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心肌微血管灌注状况进行检测,以探讨应用该方法即时评价PCI疗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王卫国  梁进  赵刚  蔡锦方 《山东医药》2003,43(11):33-33
1999年10月以来,我们将高分子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用于四肢骨折患者7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在每侧拔牙区各植入2颗种植体,并在每个种植体远中制备骨缺损。2只犬植入同种异体BMMSCs组织工程骨(n=8,实验组),另2只犬植入自体BMMSCs组织工程骨(n=8,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1、3个月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影像学方法检测种植区骨密度。结果:同种异体BMMSCs组和自体BMMSCs组术后即刻植骨区骨密度值分别为81±9和79±9,(P>0.05),术后1个月为97±9和97±9,(P>0.05),术后3个月为115±12和112±11,(P>0.05)。结论:以同种异体BMMSCs为基础的组织工程骨能在种植体周围较好地成骨。  相似文献   
100.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