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09篇
  免费   4076篇
  国内免费   1908篇
耳鼻咽喉   396篇
儿科学   1556篇
妇产科学   667篇
基础医学   2722篇
口腔科学   534篇
临床医学   15735篇
内科学   5477篇
皮肤病学   1625篇
神经病学   1445篇
特种医学   3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2649篇
综合类   32642篇
预防医学   7180篇
眼科学   762篇
药学   11842篇
  100篇
中国医学   23236篇
肿瘤学   760篇
  2024年   455篇
  2023年   1712篇
  2022年   1716篇
  2021年   2236篇
  2020年   2375篇
  2019年   2435篇
  2018年   1067篇
  2017年   2064篇
  2016年   2273篇
  2015年   2545篇
  2014年   5191篇
  2013年   5120篇
  2012年   6699篇
  2011年   7092篇
  2010年   6661篇
  2009年   6382篇
  2008年   6901篇
  2007年   6691篇
  2006年   5974篇
  2005年   6021篇
  2004年   5840篇
  2003年   5670篇
  2002年   4995篇
  2001年   4495篇
  2000年   3491篇
  1999年   2918篇
  1998年   2585篇
  1997年   2320篇
  1996年   2121篇
  1995年   1753篇
  1994年   1322篇
  1993年   942篇
  1992年   798篇
  1991年   725篇
  1990年   604篇
  1989年   619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例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4.92±10.14)岁[(37~72)岁];术中经OLIF通道将脊柱内镜经椎间隙置入到髓核突出部位,内镜下摘除突出髓核,再行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记录脊柱内镜操作时间及额外增加的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根、硬膜损伤,术后MRI证实原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被清除;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OLIF通道辅助脊柱内镜直接减压适用于伴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可一期前路同时完成直接减压及间接减压,扩展OLIF手术适应证,符合脊柱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壮骨伸筋胶囊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效果及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壮骨伸筋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和SDF-1水平、JOA评分、VAS得分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得分无差别,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和SDF-1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IL-18、IL-6、hs-CRP和SDF-1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壮骨伸筋胶囊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的SDF-1和炎症因子水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6,于我院接受TESSYS手术的339例LDH患者,术后均行腰椎CT及三维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将之分为三组:少量磨削组278例,中量磨削组49例,大量磨削组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腰椎不稳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2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中度和重度磨除组术后2年VAS评分1年3个月,术后2年的JOA评分1年3个月(P0.05)。此外,术后1、2年,大量磨削组的VAS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大量磨削组的JOA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磨削组的总有效率(92.1%)中量磨削组(75.5%)少量磨削组(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发生率相比,大量磨削组(66.7%)中量磨削组(34.7%)少量磨削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SSYS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磨削程度的增加,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会逐渐下降,对其疗效也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以中医定义的"病"(症)和西医所诊断的"病"的概念为基础,阐述了"症病同治"的内涵、诊疗策略、意义及展望。指出以最佳疗效为目标,把识病对症(辨证)、治疗保健融为一体,优势互补的模式有利于为人类健康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小针刀联合综合康复干预模式治疗出现脊柱侧弯症的运动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52例出现脊柱侧弯症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小针刀联合综合康复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和Cobb角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小针刀联合综合康复干预模式治疗出现脊柱侧弯症的运动员,能够改善运动员的脊柱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Ⅰ型唾液酸沉积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1例Ⅰ型唾液酸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者为12岁女童,10岁时出现肢端疼痛,随后出现进行性行走不稳、视力下降及抽搐发作;眼底检查提示黄斑樱桃红斑。无家族史。应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者携带NEU1基因c. 239 CT(p.P 80 L)和c.544AG(p.S 182 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表型正常母亲和父亲。结论Ⅰ型唾液酸沉积症具有共济失调、肌阵挛发作、视力下降的特点,基因检测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1例齐拉西酮致血小板减少症,以引起临床对此不良反应的关注。1例29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及家族史,用药前检查血小板水平正常,在应用齐拉西酮治疗9天后出现腹部及双上肢皮肤瘀斑,并逐渐增多,延展至臀部及下肢等处,检查血小板降至1×109/L,遂停用齐拉西酮,输注单采血小板,加用咖啡酸片等治疗,血小板逐渐回升,8天后恢复正常,皮肤瘀斑消退。提示系齐拉西酮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2例,应用介入治疗解决近端血管阻塞问题后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单纯介入组2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SF36)评价临床效果,测量第1足趾皮温、并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虽然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第1足趾皮温和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时,介入-骨搬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第1足趾皮温显著高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SF36评分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亚评分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CTA显示介入-骨搬移组于术后3个月可见明显侧枝血管网形成,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可以重建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远端肢体侧枝循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