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阴道后路悬吊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主要后果,常见的疾病有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膨出,绝经后妇女的发生率为60%[1]1997年,澳大利亚医生Petros基于整体理论[2],创建了经阴道后路悬吊术(posterior intera-vaginal slingplasty,PIVS),用以治疗盆底器官脱垂。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佳。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5月采用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治疗此类疾病的患者共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2004年5月共行PIVS手术11例,其中6例为阴道穹隆膨出,5例为…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P63/SMA在乳腺肌上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石蜡包埋标本,对良性病变、原位癌、乳腺早期浸润以及浸润癌进行标记.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中,可见双标记阳性的乳腺肌上皮细胞呈"花冠状"围绕表达阴性的乳腺腺上皮细胞,在乳腺导管内癌中部分癌性导管外围有一层呈细线状的双标记阳性乳腺肌上皮细胞环绕,阳性细胞与良性病变细胞相比变得更为细长.结论P63/SMA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有助于对疑难乳腺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不同给药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麻醉中辅助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100例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DEX负荷剂量组(Dd组)、持续剂量组(Dc组)、负荷剂量加持续输注剂量组(Ddc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通过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DEX对围术期循环、呼吸指标、及苏醒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结果 Dd组、Dc组患者在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C组、Ddc组明显缩短,清醒时间:(8.4±2.7)、(8.4±4.3)、(11.4±5.5)、(11.2±4.5) min (P<0.05);拔管时间:(11.1±3.4)、(10.7±4.1)、(14.1±5.4)、(14.2±6.2) min(P<0.05);应用DEX的3组术后2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1.2±0.9)、(1.6±0.8)、(1.8±0.7)、(2.5±1.3)(P<0.05);Dd组、Dc组和Ddc组在应用DEX后血压和心率(heart rate,HR)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也明显下降(P<0.05),但4组患者围术期循环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Dd组、Dc组和Ddc组在麻醉维持中应用的镇痛、镇静药物的总量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 结论 应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及负荷剂量加持续剂量输注的DEX均可用于LC麻醉中的辅助镇静,既稳定循环又苏醒迅速,负荷剂量及持续剂量输注的方法更优于负荷加持续输注的方法,但仍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4.
罗高权  肖芳  杨忠民  武肖娜  项薇 《广东医学》2011,32(12):1582-1583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不同作用时间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58例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60、120、180 s),观察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各组均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各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疗效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5.
肖娜  周其亮  康海军   《四川医学》2024,45(1):94-98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的持续刺激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生成、纤维增殖膜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视功能丧失[1]。现有的治疗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长效激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在临床上证明有非常好的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对DR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IGF-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 结果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I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 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 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 结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健肢穴位电针干预能更早且更大程度地诱发IGF-1 mRNA表达增高及蛋白含量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脑卒中早期健肢穴位电针干预效果可能优于患肢。  相似文献   
97.
98.
99.
陈静  向钱  吴佳玉  肖娜 《华西医学》2023,(3):370-37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CLABSI发生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LABSI,将纳入患者分为CLABSI组和非CLABSI组。分析纳入患者相关数据,探索CLA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3 987例。其中,CLABSI组63例,非CLABSI组43 924例。CLABSI的发生率为0.18/1 000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比值比(odds ratio, OR)=74.0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2.661,242.005),P<0.001]、血液透析[OR=4.531,95%CI(1.899,10.809),P=0.001]及导管留置天数[OR=1.017,95%CI(1.005,1.029)...  相似文献   
100.
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但由于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3个胚层细胞的能力,是糖尿病β细胞替代治疗的另一可供选择的细胞来源。MSC能分化为β细胞替代受损的β细胞;同时MSC能迁移到受损的胰腺,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调节性的增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改善β细胞生存微环境,修复受损胰腺。此外,MSC还具有调节免疫作用,通过减少自体免疫介导的对胰岛的攻击,从而阻止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