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0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442篇
耳鼻咽喉   258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658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1229篇
内科学   722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132篇
特种医学   3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94篇
综合类   2786篇
预防医学   1348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007篇
  4篇
中国医学   1101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青斑样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12例确诊的青斑样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3例,女9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0.17岁,中医药治疗时间为14~70 d,平均时间为54.60 d。12例患者均为对称皮疹,均伴有疼痛;皮损特点均为红斑、水疱、紫癜、坏死、水肿、溃疡,呈现线状或放射状分布;皮损痊愈后见色素沉着斑或线状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所有患者经过组织病理确诊。12例患者均符合寒凝血瘀证。坏死期选用活血化瘀法,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溃疡期选用温阳生肌法,应用自拟方温阳生肌汤加减。局部使用黄连膏换药。12例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皮损均完全消退,溃疡愈合,遗留色素沉着斑及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停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活血化瘀联合温阳生肌法为中医治疗青斑样血管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观察阴阳经不同经穴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90例,分为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及康复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阴经针刺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加阴经取穴针刺治疗,穴取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阳经针刺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加阳经取穴针刺治疗,穴取伏兔、足三里、阳陵泉、光明、悬钟。3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0d。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下肢改良Ashworth(MAS)量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评分及腓肠肌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检测。结果:治疗后,MAS分级、痉挛程度改善方面,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康复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双侧iEMG均降低(均P0.05),康复组右侧iEMG升高(P0.05);治疗后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i EMG均低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前后iEMG差值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后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阳经针刺均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程度,且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4.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左手胀痛不适伴咳嗽胸闷半月",于2011-09-15日来作者医院就诊。CT示左肺门占位性病变,头颅MRI无异常。入院后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手中度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第2掌骨及腕骨压痛,屈伸活动受限,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  相似文献   
95.
四肢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修复重建外科的难题.随着显微外科与临床解剖学的发展,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种类越来越多.穿支皮瓣是近来提出的新概念,是皮瓣移植技术又一新发展[1-2].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是临床最常用的6个穿支皮瓣之一.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应用DIEP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创面共12例,效果良好.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0~41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热压伤6例,滚筒绞伤5例,车祸伤1例,创面均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环状或者半环状创面7例,不规则创面5例,手术缺损部位分别为左手2例,右手6例,右小腿4例.面积为7 cm× 11 cm~11 cm×24 cm.与桡动脉吻合8例,胫前动脉吻合4例.  相似文献   
96.
章征兵  明腾 《山东医药》2013,53(1):86-8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在从气管插管到体外循环开始前吸入纯氧(P组)和空氧混合气体(M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在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后2 h(T3)、6 h(T4)记录各项呼吸指标,抽动脉血测定血气,根据公式计算出氧合指数、呼吸指数,采用化学法测定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诱导前两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T2、T3、T4时点P组气道峰压、呼吸指数、MDA较M组高,氧合指数、SOD低于M组(P均<0.05)。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可以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术后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97.
<正>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失控性增殖有密切联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存在凋亡逃逸,以此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1])。因此,从参与凋亡信号传导的通路着手,靶向性调控细胞凋亡,是肿瘤研究的热门领域。传统中药包含诸多抗肿瘤活性成分,寻找高效低毒、靶向清晰的诱导凋亡药物必将是中药抗癌研究的新目标。1细胞凋亡途径1.1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膜表面的受体与外周环境之间进行信号交流,并传  相似文献   
98.
章敏泽 《大家健康》2016,(9):230-230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急诊的35例 SAH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个性化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急诊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护理后结果。结果:经 CT 复查出血完全吸收;13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弹簧圈栓塞介入术、外科手术治疗,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例颅脑外伤患者、3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经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在治疗期间,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有效降低 SAH 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感。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分析余杭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管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余杭区2008年10月到2012年3月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整理并分析有关预防管理措施。结果:4年来,余杭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4‰,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5.52‰,婴儿死亡率为8.02‰。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因。流动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加强围产儿保健已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临床需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以减少儿童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