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431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46篇
  2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临床罕见的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1例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伴重度矮小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宫内发育迟滞,出生后匀称性矮小并有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短指、宽指、小头畸形等)、隐睾、小阴茎、语言发育迟缓。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染色体结构未见异常。基因芯片检测显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一段大小为14 615kb的杂合缺失。结论患儿致病原因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的大小为14 615kb的杂合缺失。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改良鼻肠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某三级曱等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0例留置鼻肠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试验组应用改良鼻肠管固定方法,即在传统固定方法基础上改变面颊部胶布的形状和方法,再增加耳后第3次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即采用3M胶布交叉固定鼻翼和2次固定面颊部。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移位率分别为3.3%(1/30例)和20.0%(6/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肠管均未脱管,对照组鼻肠管脱管率13.3%(4/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不舒适1例,对照组感觉不舒适 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鼻肠管固定法可有效降低鼻肠管的脱管率、移位率,减少患者因鼻肠管脱落而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及小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效果。方法 肱骨内上髁炎80例被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例, 分别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小针刀治疗, 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VAS疼痛评分、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小针刀及体外冲击波疗法均能明显缓解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肘关节的疼痛,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小针刀组治疗后[(1.07±0.66) vs (2.24±0.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小针刀组治疗后[(92.06±8.07) vs (83.71±7.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疼痛和恢复功能方面, 体外冲击波疗法比小针刀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 :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 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 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住院医师、临床研究生和进修医生(临床“三生”)共同承担住院医师工作的现象,以及不同类型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差异较大的特点,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尝试将“临床三生”共同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并实行固定临床导师制,研究并分析这两项举措对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和实践价值。【材料与方法】 自2004年9月起,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将所有接受临床培训的24名临床“三生”统一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简称为培训学员),并依据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教学委员会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规范化培训组织实施与考核方案》试行固定临床导师制,临床导师和学员为双向选择,科室主导的统一标准化培训和导师主导的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在方案实施3个月之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培训学员及临床导师进行调查。 【结果】针对学员发出问卷24份,回收23份;针对导师发出问卷20份,回收18份。根据问卷反馈,100%的培训学员及临床导师对实行固定临床导师制感到“满意”,100%的培训学员及临床导师认为学员在接受培训阶段应定期安排教学讲课并锻炼撰写发表文章;所有受访者对培训基地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其中91.3%的培训学员及55.6%的临床导师认为“很满意”。【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教育医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将临床“三生”纳入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体系并实行固定临床导师制有利于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7.
腋臭俗称“狐臭”,是由腋窝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物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心理负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其发病率为6.41%[1]。腋臭非手术方法治疗不能取得持久而满意的效果。我科自2000年至今采用腋部顺皱襞平行切口行腋臭根治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腋臭患者,其中女26例,男10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患者均自述腋部异味较重,他人能闻及异味,术者在1m外能闻及异味。患者腋毛面积最大15×6cm,最小7.5×3cm。其中既往行激光治疗8例,电离子治疗2例。1.2手…  相似文献   
98.
查洋  王剑 《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09-309
2012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高志强主任等为1例中高频听力几乎全失的24岁青年女性患者实施了经耳蜗圆窗入路声电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ion,EAS)听觉系统植入手术。该手术为国内首例,著名德国耳科专家Muller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男护生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男护生护理教育模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56名男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其心理特点及学习现状.结果 48.21%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及工作不太感兴趣,感觉理想与现实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差距较大者占35.71%,82.14%的男护生在学习基护实践课时存在心理压力,对自身角色排斥者占28.57%,对基础护理实践课的兴趣较大者仅占16.07%.结论 男护生多缺乏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应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编写适合男护生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激发男护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生化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Modular P-800检测系统为目标,用患者新鲜血清对不同实验(自建)检测系统的21项常规生化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计算实验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检测系统1的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Urea)、无机磷(P)与目标系统不具可比性,实验检测系统2的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DBIL、尿酸(UA)、三酰甘油(TG)、P与目标检测系统不具可比性,实验检测系统3的所有21个项目与目标检测系统均具可比性。结论实验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的常规生化结果依项目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