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覆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阃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斑块内血管生成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1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阴性对照组,仅给普通饲料喂养,B、C组给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周,A组及B组肌注白蛋白(2μg/kg)(0d),C组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2μg/kg),继续以前饲养方式3周处死动物,截取胸主动脉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1)斑块面积(A组0,B组1.81%±0.61%,C组24.12%±3.58%)、斑块周径(A组0,B组6.05%±1.62%,C组25.71%±1.97%)及斑块的最大厚度(A组0,B组0.06mm±0.002,C组0.16mm±0.007m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新生血管的密度(CD34阳性细胞数细胞数/mm2(cells/mm2)A组0,B组12.35±2.02,C组61.15±7.55)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电镜显示:新生血管与动脉粥样斑块相邻,新生血管腔内可见淋巴细胞。(4)血清IL8浓度(+21d时A组[0.05±0.006]pg/ml,B组[0.808±0.308]pg/ml,C组[15.72±4.31]pg/ml)各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5)此时血清胆固醇浓度B,C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斑块内血管生成是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病理特征,这个过程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3.
自 198 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和方法[1] ,本文总结了我科 2 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科 1994年 11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行RFCA治疗 2 40例 ,其中男 137例 ,女 10 3例 ,年龄 9~ 6 9岁 ,平均 (34± 2 6 )岁。均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史 ,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体检、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结构正常 ,术前停用各类…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对1994年11月至1996年11月间在我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之心电图特点分析比较,发现心动过速时QRS_v,波群形态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AVNRT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14—65(47±12)岁。AVRT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59(52±9)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多年及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V_1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分别将4极电极导管放置高位右心房、希氏束部位、右心室心尖部及冠状窦内,同步记录体表Ⅰ、Ⅱ、V_1导联和心内电图,走纸速度为50mm/s,先后行心室、心房S_1S_1频率递增刺激及S_1S_2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通过分析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QRS_(v_1)的形态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5.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6.
外周血液和脐血中含有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组织缺血或内、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 ,尤其是VEGF可以动员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到外周血液中 ,归巢并汇聚在缺血组织内 ,分裂、增殖及分化 ,形成新血管 出生后血管发生 ,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已十分成熟。房性心动过速(AT)在临床上较少见且药物难以控制,RFCA治疗房速的报道也较少[1],其成功率在60%~90%。作者总结了4例房速的RFCA,...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变应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方法对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检测,应用18种变应原,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组胺作为阳性对照组,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结果 48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结果患者有358例,阳性检出率为73.5%;过敏原:尘螨阳性率最高,有146例检出,占30.0%;有79例患者的过敏原为粉尘,占16.2%;有56例患者的过敏原为蟑螂,占11.5%。结论皮肤点刺实验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尘螨及粉尘是造成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为研究Fas配体 (FasL)基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制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将 12只颈动脉球囊损伤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 (n =6 )颈动脉内转染Ad βgal;②FasL组 (n =6 )颈动脉内转染Ad FasL。球囊损伤 14d后 ,采用原位灌流固定取材 ,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FasL组可明显增加损伤血管的腔面积 (LA)和外弹力膜面积 (EEL) ,减少损伤血管的内膜面积 (IA) ,而且IA/EEL之比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FasL具有有益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1993年1月~1995年1月,对10例晚期转移性脑肿瘤患者进行锥颅插植脑组织间近距离高剂量率后装放射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率达100%,瘤体缩小显著,平均缩小率达64%,患者生存期延长,最长达24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Karnofsky评分由平均33分提高到86分。该方法并发症少,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