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中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烷胺类药物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监测我国自1989年以来H3N2亚型流感病毒对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为流感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从我国流感监测网络中所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中随机选择了584株病毒,通过对病毒与烷胺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M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在细胞水平上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分析病毒产生耐药的情况.结果 1989-1999年没有发现对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病毒株,但2003年对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病毒株的比例从2002年的3.4%升到了56.0%,2005年达到77.6%.结论 自2003年以后,流行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超过50%的病毒产生了对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并且耐药病毒株的比例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张烨  姚冰  陈一 《肿瘤学杂志》2018,24(4):346-350
摘 要:[目的] 探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指导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体外敏感性与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63例,手术肿瘤标本经CD-DST法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及组合进行检测,根据CD-DST结果指导规范术后辅助化疗方案;FISH探针法测定肿瘤组织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结果] 6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体外CD-DST检测结果显示替莫唑胺、顺铂、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T/C值分别为68.97%、75.43%、68.96%、79.59%和78.14%;联合方案T/C值分别为70.80%、62.23%、72.30%、63.97%和72.13%。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杂合性缺失19例(30.2%),1p/19q杂合性缺失组行规范治疗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优于未行规范治疗者(15个月vs 5个月,P<0.001)。[结论]CD-DST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显著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总生存,结合1p/19q杂合性缺失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预后和治疗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应用体部大分割放疗技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本院收治的行体部大分割放疗的45例肝转移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岁(25~83岁),中位KPS=80。原发肿瘤部位以结直肠癌(14例)、乳腺癌(9例)和肺癌(6例)为主。观察并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中位生存期26.0个月(95%CI为21.4~30.6)。45例患者中21例发生肝外转移,共治疗52个肝转移病灶,行1个病灶放疗者34例。剂量分割为45 Gy分3次、60 Gy分10~15次。中位GTV和PTV分别为 10.1 cm3(0.3~175.2 cm3)和29.8 cm3(5.0~209.6 cm3)。17例患者的肝脏CT图像与MRI图像融合,43例患者采用IMRT技术。中位PTV剂量为60 Gy (40~60 Gy),BED为90 Gy (60~132 Gy)。放疗后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4%、27%和91%。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病死于肝转移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体部大分割放疗对肝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我国猪群中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国内地从猪中分离到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来源及它们使猪致病的原因。方法 用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GEM-T Easy Vector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化DH-10β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两株猪H9N2毒株HA蛋白分子上第226位上氨基酸为L,这与从人和猪所分离出的H9N2毒株相同,其连接肽属对禽致病的毒株,但它们的序列为R-L-S-R,而不是R-S-S-R;其NA蛋白茎区第62~64位存在掉失,这与A/Shaoguarn/408/98,A/Swine/Hong Kong/9/98及A/Duck/Hong Kong/y280/97(H9N2)毒株相同;HA与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两株猪H9N2毒株的HA基因接近于A/Chicken/Hong Kong/G23/97和A/Chicken/Hong Kong/G9/97.而NA基因接近于A/Shaoguan/408/98毒株。结论 两株猪H9N2亚型毒株的HA和NA基因可能性最大来自禽H9N2毒株。由于其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可能造成了它们对猪具有致病性。禽H9N2毒株NA蛋白茎区氨基酸掉失,造成了它们能直接感染猪。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对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发生的一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 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以及血清标本,对呼吸道标本利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以及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通过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该病例所有的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特异性核酸及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红细胞凝集抑制及微量中和实验显示,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H5N1特异性抗体阳转并且有4倍以上增高.结论 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病例为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2株从人分离出的H9N2亚型毒株内部基因特性,并弄清其来源。方法 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用P^CEM-T Vector(美国Promega公司),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入dH5a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送六合通公司自动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2株测定毒株内部基因均为G9基因系,它们相互间除PA基因有差异外,其余5个基因均相同。结论 2株测定毒株的基因组均为G9基因系,它们是由携带不同基因特性H9N2毒株的禽群分别直接感染人,而不是来自同一禽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7.
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2004年中国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年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及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共有52.3%毒株与A/Fujian/411/2002(H3N2)(20042005毒株)有4倍或以上的血凝抑制滴度差异,交叉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间的抗原比为4。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从2004年2月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开始出现了与A/Fujian/411/2002(H3N2)和A/Wellington/1/2004(H3N2)(2005年国际代表株)相比较,在其HA1蛋白分子上存在有4个氨基酸位点(159位Y>F,189位S>N,145位K>N,226位V>I)发生了替换。此类毒株首发于我国南方,然后到我国北方。结论我国2004年2月份以后所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已经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比较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乙肝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水平,探讨FAP在乙肝相关性慢性肝脏疾病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29例乙肝肝硬化(S4期)、22例慢性乙肝(S1~S3期)及17例因良性病变行肝切除术的肝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其中FAP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组织及血清中F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肝癌、肝硬化、肝炎以及对照组肝组织中,FAP mRNA表达的差异倍数值分别是4.73±1.60、1.86±1.04、0.98±0.80及1.00±0.00,四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6,P=0.000);ELISA结果显示FAP蛋白在肝癌患者组织中1μg总蛋白平均含量为(1 288.28±695.82) pg/mL,而肝硬化组织为(1 176.11±677.43) pg/mL,肝炎组织为(1 044.58±389.48) pg/mL,对照组为(848.70±540.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4,P=0.034).结论 FAP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对照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的进展,FAP呈渐进性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究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治疗后明显改善,观察组效果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
王颖  张烨  许志远  刘亚庆  张磊 《北京医学》2017,(11):1160-1163
目的 探讨区分Rh系统单一抗体和复合抗原抗体的抗体鉴定试验方法.方法 盐水介质和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鉴定,采用37℃热吸收、氯仿放散法确认抗体的特异性,并依据抗体的特异性采用Liss-Coombs卡交叉配血.结果 患者Rh血型为ccDEe,其血浆抗体鉴定为抗C+Rh系统其他抗体,用两组细胞CCDee、ccDEE分别做吸收和放散试验,证实抗体特异性为抗C+抗-CE(Rh22),选择献血者Rh血型为ccDEe的红细胞成分交叉配血相合.结论 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可以区分Rh系统单一和复合抗原抗体,依据抗体的特异性选择合适的红细胞成分交叉配血更加快捷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