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目前对于大鼠、恒河猴等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较多,但有关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成肌过程中的光电镜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性。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材料:实验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唐军民导师研究室完成。新生5d昆明种小鼠5只,雌雄不限(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分离新生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肌卫星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小鼠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结构蛋白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原代培养的形态学观察。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卫星细胞生长、分化良好,最终由单个核圆形细胞逐渐变化为多个核的长圆柱的肌管状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细胞呈a一肌动蛋白阳性。结论:采用两步消化法分离,得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质量较好;且a一肌动蛋白对鉴定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前后,人牙周韧带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人牙周韧带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14d后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后,人牙周韧带细胞内细胞器发达,数目较常规培养条件下明显增多.细胞内可见大量的基质小泡、髓样结构及中、低电子密度的圆形和椭圆形小泡样结构.结论 人牙周韧带细胞是一种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后,其超微结构具有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
刘影  唐军民  唐岩  常昕莹  李枫 《解剖学报》2007,38(2):238-240
目的 探索CD20阳性细胞在人早期胚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6~7周人早期胚内CD20阳性细胞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1.CD20阳性细胞局限于人早期胚肝内;2.在人胚肝内,CD20阳性颗粒主要局限于B细胞的细胞核内,呈不均质的颗粒状分布,细胞质和细胞膜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人早期胚内,CD20定位于肝内的B细胞,并分布在细胞核内;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CD20阳性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4.
免疫磁珠技术在分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分离主要根据各种细胞的不同的物理性状及表面受体或抗原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分离技术。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IMB)技术是由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兴起的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新技术。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尤其是在免疫学的检测、细胞的分离以及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 3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3β HSD)变化。方法 采用落体法至大鼠颅脑损伤 ,伤后 1天和 7天断头处死大鼠 ,用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SDH和 3β HSD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后 1天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SHD和 3β HSD活性均显著强于对照组 (P <0 0 1)和颅脑损伤后 7天大鼠组 (P <0 0 5 ) ;颅脑损伤后 7天大鼠 3β HSD和SDH活性稍强于对照大鼠 (P >0 0 5 )。结论 颅脑损伤后 1天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 ,颅脑损伤后 7天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6.
小鼠成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小鼠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动态观察其成肌过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乳鼠四肢骨骼肌,用DMEM/F-12培养液对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肌细胞成肌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小鼠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结构蛋白的分布。结果:本实验方法培养的成肌细胞生长分化良好,最终由单个核细胞变为多个核细胞;电镜下显示,成肌细胞胞浆细胞器呈逐步发育成熟过程,成熟的肌细胞富含束状排列的肌丝。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细胞呈α-肌动蛋白阳性,阳性产物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结论:α=肌动蛋白对鉴定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大鼠胰岛素细胞 (B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D细胞 )及血糖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落体法致大鼠脑损伤 ;伤后 2 4h断头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脑损伤后大鼠胰岛B、D细胞的变化 ,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脑损伤大鼠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 ,平均光密度减弱 (P <0 .0 5 ) ,胰岛D细胞数量增多 ,平均光密度增强 (P <0 .0 5 ) ,血糖升高 (P <0 .0 1)。结论 脑损伤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减弱 ,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6例SARS死亡患者和3例意外死亡者肾内免疫细胞,进行其形态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例SARS患者肾内CD68 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多(P<0.05),CD3 T细胞、CD20 B细胞和S-100 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SARS患者肾内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要免疫应答细胞,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SARS肾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可能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攻击,其功能可能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9.
树突状细胞电转染的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电转染的方法、优化条件以及影响DC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 提取人肝癌细胞(Bel 7402) RNA,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通过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前体(pDC).将pDC置含rhGM-CSF和rIL-4的RPMI-1640培养液内联合培养诱导7d,使之充分分化为未成熟的DC (imDC).应用电穿孔仪(electroporation apparatus)分别将人肝癌细胞总RNA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电转染至imDC,并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细胞浓度、温度和电转染缓冲液等条件.荧光镜下和光镜下分别计算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电转染1d后,用0.4%锥虫蓝染色分别计算其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结果 当imDC浓度为5×106/ml与40μg的人肝癌细胞总RNA混合,设定电转染仪电压为300V、脉冲时间为500μs时,其电转染率达到最高值,imDC存活率约49.07%.结论 电转染提供了一种使人肝癌细胞RNA电转染至imDC的可行技术.影响imDC电转染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受体细胞imDC的生长状况、电转染的电压及脉冲时间.  相似文献   
100.
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斌  唐军民  朱秀安  唐岩 《解剖学报》1998,29(4):410-413,I011
为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组织结构的时程变化及调亡,对RCS大鼠脑S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和凋亡细胞TUNEL检测。结果表明,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从出生后15d开始,出现外节膜盘堆积;20d时,内节排列紊乱,消失,30d,细胞核固缩,细胞消失,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保留;100d,几乎所有感光细胞消失。TUNEL检测,从出生后25d开始,RCS大鼠视网膜有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