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1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576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157篇
基础医学   785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2418篇
内科学   1365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88篇
综合类   4678篇
预防医学   2725篇
眼科学   263篇
药学   2071篇
  9篇
中国医学   2094篇
肿瘤学   56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767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84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591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589篇
  1996年   555篇
  1995年   488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62年   10篇
  1961年   11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高原缺氧,低氧分压,低大气压,致使吸入气氧分压(PIO2)明显低于平原,从而使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群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人群,加之心脏畸形及肺血管病变,从而使得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室增大肥厚,气血交换差,出现紫绀。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原单纯室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动脉血气-酸碱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
B超检测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B超检测下行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不孕女性于月经干净后3~7天,用1.5%双氧水15ml官腔内注射后观察在子宫输卵管、盆腔内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显示清晰,88例输卵管或盆腔有异常,22例在检查过程中疏通输卵管,118例受检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5例有恶心呕吐,无感染及大出血。结论:在B超检测下行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简单、经济、安全,能准确地判断输卵管通畅与否,及盆腔有无粘连,同时对疏通输卵管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围产期母亲和新生儿心肌酶学变化,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时测定母亲、脐血、新生儿和成人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将各组血清心肌酶活性作显著性检验并对心肌酶学检测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最高,其次是母亲,两组均比成人对照组高。性别、孕周、分娩方式、日龄和母婴身长、体重指数对心肌酶学各检测指标影响不大。结论:临产的母亲和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与妊娠的生理变化和分娩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61.3岁。术前辅助检查主要包括B超、盆腔CT、膀胱镜加病理活检以及131I-MIBG。42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弃手术。结果:46例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鳞状细胞癌19例,膀胱腺癌18例(单纯性非脐尿管腺癌8例,脐尿管腺癌5例,转移性腺癌5例),膀胱小细胞癌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术后40例随访12~72个月,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均健在,膀胱鳞癌及腺癌各2例随访至14~26个月仍存活,其余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3.2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预后差。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除转移性癌和小细胞癌外的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推荐手术方案,小细胞癌以化疗为主,转移性癌以改善尿路症状为主,良性嗜铬细胞瘤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多发性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UTU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组间的病理TN分期、Grade分级、合并膀胱内肿瘤有无差异(χ2检验)以及两组间术后生存时间是否相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Wilcoxon检验)。结果:3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相比,其预示着更高的病理分级(P=0.031)、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率(P=0.023)及合并膀胱肿瘤的比例(P=0.002)。术后随访3~302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发现死亡66例,其中多发性UTUC组死亡13例,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40.0%(P=0.036)。结论:多发性UTUC具有更强的生物学侵袭特性,预后更差,治疗策略应选择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需要更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空心拉力螺钉(A组)和克氏针张力带(B组)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上述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8、4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B组优良率分别为90.63%、9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00,P=0.199).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获取ADSCs进行体外培养并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取4代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诱导下向内皮方向分化,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表达.结果 ADSCs在体外能迅速扩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 VEGF、bFGF 诱导下,ADSCs能迅速分化为VECs,大多数细胞vWF阳性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似.结论 ADSCs在特定诱导环境下可以分化为VECs,有望成为组织工程领域内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与美乐心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CH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美乐心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VEF、LVEDV、LVESV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LVESV、LVEF、CTnT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生脉注射液与美乐心注射液治疗CCH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 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 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T2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