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未成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以足用地硬脑膜下出血为代表的外伤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未成熟儿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病率相对很高,尤其是孕龄不足32周或体重<15O09的低出生体重地中,其发病率可高达40-50%,且服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PVHIVH的发病率越高。严重者常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着中部分留有不可逆性脑损伤,如癫痛、智能低下、脑性瘫痪、视力及听力障碍等。因此,对未成熟地PVHIVH的认识、预防、治疗,是围产期医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成熟地PVH-IVH的发生主要与未成…  相似文献   
92.
早在1984年Townsend首次对“新生儿出血病”(HDN)作了报道,但直到1961年才正式确认它是由于维生素K(V-K)缺乏导致凝血酶元和其它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不足引起的,V-K对本病具良好的防治作用。1961年以来,尤其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93.
病历摘要患者,男,14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体育活动过度后感全身不适、乏力,解柏油样大便三次,每次量约400 g,随之呕吐咖啡样胃液量约500 ml,到本市某医院就诊,使用西米替丁、止血剂及输血等治疗,症状好转,胃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粘膜血管发育不良症。后于1988年及89年又类似发作,每次出血量均在1000ml左右,均住院治疗。2天前患者又呕血一次,解柏样大便500g,感乏力头昏,为进一步诊治转本院住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腹痛黄疸,无皮肤及牙龈出血,非发作期能正常上学及活动。患儿父亲青年时曾有黑便及呕血病史。患儿系足月顺产,幼时发育正常。体检:T37.4℃,P92次,Bp11.97/7.98kPa发育正常,重度贫血貌,巩膜不黄,皮肤无浮肿及紫癜,无蜘蛛痣,  相似文献   
94.
选择腹泻流行期间急性腹泻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 R V- Ag( Ig M) 阳性144 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口服。结果总有效率91 .9 % ,显著高于对照组(82 .4 % )(x2 = 12 .15 , P< 0 .01) 。说明加用培菲康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分析HIE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对HIE患儿的M...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儿童耐药支原体肺炎的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与23sRNA2063位点突变的相关性,以期为MP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P肺炎患儿15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抗生素耐药性将患者分为耐药组(n=112)和非耐药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咽拭子MPDNA载量指数(MPLI)及23sRNA基因2063位点突变率,分析患者MPLI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MPLI对耐药MP肺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患者MPLI与23sRNA基因2063位点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耐药组MPLI低于非耐药组(t=4.373,P<0.001);MPLI诊断耐药MP肺炎的AUC为0.698,截点值为5.16;MPLI阳性组在退热时间≥3 d、咳嗽咯痰消失时间≥5 d、胸部阴影消失时间≥10 d、合并肺外并发症方面的人数比例大于阴性组(χ2=17.584、19.237、44.724、11.075,P<0.001);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退热时间≥3 d、咳嗽咳痰消失时间≥5 d、胸部阴影消失时间≥10 d、合并肺外并发症是影响MP肺炎患儿MPLI表达的相关因素(OR=1.420、1.573、1.670、1.598,P<0.001);耐药组23sRNA基因2063位点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耐药组(χ2=52.484,P<0.001);MP肺炎患儿MPLI表达水平与23sRNA基因2063位点突变呈负相关(r=-0.538,P<0.001)。结论 耐药肺炎支原体患儿MPLI表达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有关,与23sRNA基因2063位点突变率呈负相关,且MPLI表达对耐药MP肺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双酚A(BPA)暴露与学龄女童代谢综合征(Met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随机抽取314名小学(来自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在校女童,收集其尿液样本,开展BPA浓度检测。按BPA检出结果分为BPA暴露组和BPA非暴露组。同时测量两组儿童的体格状况,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间差异,以及各代谢指标与其BPA暴露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女童BPA暴露组232名,BPA非暴露组82名,BPA检出率为73.89%。BPA暴露组女童BMI、SBP、FBG、FIS、TG、TC高于BPA非暴露组(P<0.05),BPA暴露组女童HDL-C则低于BPA非暴露组(P<0.05)。共有58名女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18.47%,其中BPA暴露组49名,BPA非暴露组9名。超重及肥胖女童在BP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有8个女童符合MetS标准,均为BPA暴露组女童。结论 BPA暴露情况在学龄女童中普遍存在。BPA暴露女童更易发生超重和肥胖。MetS定义中各指标在BPA暴露女童中均高于BPA非暴露女童,提示在学龄女童中BPA暴露与其发生MetS存在一定的关联,BPA暴露可能是Met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技术在静脉血液持续滤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静脉血液持续滤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采用CA7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UN和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液持续滤过患儿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检测(IgG、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在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CD4+、CD4+/CD8+升高,CD8+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G、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转移因子口服液能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免疫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预警结合循证干预措施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1024例,2015年9月-2016年4月为对照组(499例),2016年5月-12月为试验组(5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氨溴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止咳,平喘,祛痰等治疗,试验组采用预警结合循证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疗效、症状持续时间、治疗时间、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烧、咳嗽、肺部干湿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消化、神经、泌尿、血液、心血管、运动系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时运用预警和循证干预措施可以增加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