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8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102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2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839篇
综合类   2253篇
预防医学   992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971篇
  7篇
中国医学   861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为探寻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90例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加中医穴位针灸加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简单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Hoffa骨折又称股骨髁冠状面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单髁和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其发病率较低,1904年由Hoffa首次描述[1]。股骨外髁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内髁,双髁骨折者少见。由于这种类型骨折较少见,诊断困难,常会漏诊。若骨折未被发现或采用保守治疗,随之而来的就是进一步的移位,对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2]。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Hoffa骨折6例,  相似文献   
93.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相应预防。回顾性分析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1%。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出血部位、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与术后再出血显著相关(P <0.05);多元逐步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 <0.05)。最佳的手术时机以及争取术中彻底确切止血和术后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蛋白(Kv1.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切取的右心耳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F的定义将标本分为AF组(n=10)和窦性心律(SR)组(n=10),分别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房肌组织中 DNMT3A 和Kv1.5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F组与SR组相比,DNMT3A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Kv1.5蛋白表达减少(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F组与 SR 组相比,DNMT3A 蛋白表达增加(P <0.05),而Kv1.5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MT3A与Kv1.5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r =-0.64, P <0.01)。结论 DNMT3A与Kv1.5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提示DNMT3A可能参与调控Kv1.5通道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 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96.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损伤发生后,颅内压可能存在被动型升高,脑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如果减压不够及时,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实质性损伤[1]。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有效常规治疗方法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如果是以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水肿或脑肿胀,临床治疗中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还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还无确切的标准[2]。本次研究中对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不同分级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水平变化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94例SAH患者根据Fisher CT分级分组(1级24例、2级27例、3级22例、4级21例),检测其血清中IMA的水平.结果 Fisher CT分级1级、2级、3级、4级时IMA水平分别为36.47±4.05、42.26±4.67、45.71±4.92、79.63±7.28.SAH患者病情轻型组的IMA和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积分)分别为37.71±4.14、6.38±3.13;中型组为49.24±5.06、24.76±7.53;重型组为78.33±6.94、42.67±9.25.SAH出院时预后良好组IMA和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别为38.64±4.17、2.85±3.13,预后不良组为60.85±6.01、28.67±8.65.结论 SAH的发病过程中IMA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和SAH的分级和预后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SAH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环境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本项研究是采用免疫学方法把流行区不同年龄不同感染者人群的免疫血清与体外长期传代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抗原进行免疫反应,以评价和探讨用体外长期培养的疟原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克隆后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自然虫株感染的病人血中疟疾抗原的可能性,并通过改进免疫学诊断方法达到现场应用的效果。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汤药组给予加味圣愈汤治疗,手法组给予正骨手法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照治疗。观察起效时间(OST)、症状消失时间(SDT)及缓解时间(RT),检测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多普勒(TCD)的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汤药组90%,手法组90%,西医组80%,治疗组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DT、RT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CA、BA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