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56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耳鼻咽喉   262篇
儿科学   310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1817篇
口腔科学   1218篇
临床医学   5975篇
内科学   3130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1545篇
特种医学   1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5702篇
综合类   11062篇
预防医学   2597篇
眼科学   189篇
药学   4376篇
  63篇
中国医学   2407篇
肿瘤学   800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752篇
  2022年   842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1252篇
  2019年   1287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1066篇
  2016年   1182篇
  2015年   1329篇
  2014年   2130篇
  2013年   1937篇
  2012年   2214篇
  2011年   2319篇
  2010年   2222篇
  2009年   2150篇
  2008年   2628篇
  2007年   2387篇
  2006年   2176篇
  2005年   2417篇
  2004年   1687篇
  2003年   1504篇
  2002年   1397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829篇
  1999年   715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555篇
  1996年   538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分析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以供参考借鉴。方法:选择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组,即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TC检测,石蜡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共27例,部分缓解共38例,无效共35例;绝大部分患者出现CTC阳性,三组患者中,无效组突变型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存在CTC阳性及EGFR基因突变,且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开展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促进医院用药安全。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干预,评价干预1年后的整改效果。结果针对我院ADR上报质量不高的原因,制定了奖惩措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定期为医护人员进行ADR专项培训及加强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等措施。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院ADR上报数量增加了41.81%,其中严重的ADR数量增加明显;药师上报比例明显增加;抗菌药物导致ADR例数虽然增加,但是占比下降,而生物制品导致ADR例数与占比均明显增加。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的干预,明显提高了我院ADR报告和监测水平,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MRI影像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评估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女性ADS患者52例,年龄55~65岁,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分别测量患者腰椎MRI上L1~S1椎间盘层面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并在患者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对椎旁肌L1~S1各层面FS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椎旁肌退变程度和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L1~S1各层面FSF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层面椎旁肌FSF明显大于其他层面(P0.05)。冠状位Cobb角与L1/2、L2/3、L3/4、L4/5椎间盘层面CSA呈负相关(r=-0.358、-0.367、-0.329、-0.283,P0.05)。椎旁肌FSF与PT在L1~S1各层面呈正相关(r=0.487、0.394、0.354、0.356、0.355,P0.05),而与SS呈负相关(r=-0.494、-0.440、-0.373、-0.301、-0.300,P0.05)。椎旁肌FSF与LL在L1/2、L2/3层面呈负相关(r=-0.398、-0.328,P0.05)。椎旁肌总体FSF(TFSF)与PT呈正相关(r=0.395,P0.01),与LL呈负相关(r=-0.345,P0.05)。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FSF与SVA、PI、TK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呈正相关(P0.05),而与椎旁肌各层面FSF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S患者中,椎旁肌FSF与PT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椎旁肌的退变可能参与了脊柱退变和代偿机制的过程,椎旁肌FSF可能反映了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4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4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性、FEV1及PEF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总依从性并改善肺功能,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分析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2-2019-02间在濮阳市中医医院接受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52±1.20)周。其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X片,掌倾角为(12.27±2.97)°,尺偏角为(22.18±2.69)°,桡骨茎突高度为(11.70±2.53)mm。末次随访,根据Sarmiento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0.00%。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9.
我国医改政策对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某医院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在分析自身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设置整体目标,遴选核心指标将其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层面,并开展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工作。客观分析了该院绩效考核取得的成绩,并阐述了对将目标管理应用于绩效考核工作的体会和思考,旨在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