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构菌发酵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康洁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38-1040
目的 :研究构菌Flammulina velutipes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 方法 :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 2个环二肽类化合物、3个氨基酸及 2个核苷类化合物 ,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 :环 脯氨酸 亮氨酸 [cyclo-(R-pro-R-leu) ] (1) ,环 异亮氨酸 亮氨酸 [cyclo-(R-isoleu-R-leu) ] (2 )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3 ) ,丙氨酸 (alanine) (4) ,亮氨酸 (leucine) (5) ,鸟嘌呤核苷 (guanosine ) (6) ,腺嘌呤核苷 (adenosine )(7)。结论 :前 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构菌发酵菌丝体中得到。  相似文献   
82.
灵芝三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建立灵芝子实体、孢子粉、发酵菌丝体三萜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赤芝孢子酸A(ganosporeric acid A,1),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2),灵芝酸B(ganoderic acid B,3)和灵芝酸C(ganoderic acid C,4)为对照品;色谱柱:反相C18;流动相:乙腈-水(37∶6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UV 254 nm.结果进样量在0.2~1 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2),(3)和(4)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101.2%,101.3%和101.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和分离度好,适用于灵芝子实体、孢子粉、发酵菌丝体及相关制剂的三萜类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3.
研究茶病灵芝Ganoderma theaecolum的三萜类成分。茶病灵芝乙醇提取物经硅胶、ODS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茶病灵芝中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赤芝酮C(1),赤芝酮D(2),7-羰基-灵芝酸Z_2(3),7-羰基-灵芝酸Z(4),灵芝烯酸H(5),灵芝烯酸B(6),3β,7β-二羟基-11,15,23-三羰基-羊毛甾-8,16-二烯-26-酸(7),3β,7β-二羟基-11,15,23-三羰基-羊毛甾-8,16-二烯-26-酸甲酯(8),ganolucidic acid B(9),ganolucidate F(10),灵芝酸C2甲酯(11),灵芝酸ζ(12),灵芝酸AP3(13),灵芝酸B甲酯(14),灵芝醇B(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4.
采用"单一化学成分→复杂成分体系"的量值传递技术路线,完成了大黄、大黄95%乙醇提取物、大黄水提取物中大黄素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使用大黄素国家一级纯度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协作标定法,确定了不同基质中大黄素成分的标准值;建立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并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获得不确定度值。完成大黄、大黄95%乙醇提取物、大黄水提取物中大黄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其大黄素成分分别为0.40%±0.03%,1.15%±0.18%,0.16%±0.08%(k=2,P=0.95)。建立的量值传递技术路线成功解决了中药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量值溯源的技术难题,研制的标准物质属国家级计量有证标准物质,为大黄中药材及其提取物中大黄素的定量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物质、物质标准、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85.
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4种茯苓三萜酸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飞  李保明  王振中  萧伟  陈若芸 《中草药》2016,47(18):3215-321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GFC)中4种茯苓三萜酸成分(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c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70 min,50%~85%乙腈;70~80 min,85%~100%乙腈;80~90 min,100%乙腈;检测波长242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结果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茯苓酸在HPLC中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408~2.04(r=0.999 9)、0.192~0.96(r=0.999 5)、0.078~0.39(r=0.999 5)、0.075 6~0.378(r=0.999 5)μg/m 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98.5%、97.2%、102.3%,RSD分别为1.4%、1.6%、1.2%、1.8%;测定了6批GFC,结果显示去氢土莫酸平均量为0.070 mg/粒,猪苓酸C平均量为0.015 mg/粒,3-表去氢茯苓酸平均量为0.030 mg/粒,去氢茯苓酸平均量为0.061 mg/粒。结论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GFC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天然来源萘醌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尤其在高等植物中分布较多,在一些微生物中也有分布。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细胞毒、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活性,近年来,尤其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该类化合物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开发这类天然产物,该文整理了近5年(2013—2017)文献发表的简单的1,4-萘醌、呋喃型和吡喃型萘醌、1,2-萘醌、萘氢醌和多聚体萘醌等五大类69个天然来源的新萘醌类化合物,发现一些结构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并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7.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D-101型大孔树脂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氧化芍药苷(1)、半乳糖醇(2)、咖啡酸(3)、牡丹皮苷F(4)、去氢土莫酸(5)、猪苓酸C(6)、3-表去氢茯苓酸(7)、3-表去氢土莫酸(8)、海藻糖(9)、鸟苷(10)、腺苷(11)、丙氨酸(12)、亮氨酸(13)、脯氨酸(14)、精氨酸(15)、α-D-葡萄糖(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不同肿瘤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种灵芝三萜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绘制抑制曲线,并计算IC50,反映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对5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灵芝酸Y的抑制作用比较强,对肺癌细胞H460的IC50为22.4μmol/L,其次是7-oxo-ganoderic acid Z2,IC50为43.1μmol/L。3种化合物灵芝酸Y、7-oxo-ganodericacid Z2和ganoderon B对其他被测细胞株未显示活性或活性很弱。结论灵芝酸Y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7-oxo-ganoderic Z2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灵芝酸Y和7-oxo-ganoderic Z2的抗肺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大叶鼠尾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 (tanshinone I,1),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2),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5),chrysene (6),methyl rosmarinate (7),ethyl rosmarinate (8),norsalvioxide (9),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tanshinone-I,10),丹参酮ⅡA酐(anhydride of tanshinone-ⅡA,11)。结论 化合物6~8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0.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 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细胞毒活性.方法:以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 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MT法筛选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即丁香酸(1),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2),香草酸(3),4-羟基苯甲酸(4),毛里求斯排草素(5),番荔枝宁(6),(+)-oblongine(7),(+)-N-甲基网叶番荔枝碱(8),赤藓醇(9),D-甘露醇(10),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木兰花碱(12),千金藤宁碱(13),(2S,4R)-4-羟基-2-哌啶羧酸(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测得化合物6和13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