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依赖一定的触发因素,但房颤持续需一定的维持基质.房颤发生后,心房很快出现电学特性和组织学变化,这些改变使房颤更易发生,并呈持续倾向.研究证实,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较持续性房颤有效~([1]);亦有研究提出,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CPVI)治疗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成功率也较低~([2]).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2岁。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室,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的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最早起源点及折返激动的关键峡部,最终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环状或线形消融。结果5例患者共诱发出6种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平均周期为(336.6±42.7)ms。2例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及1例隐匿性束室纤维患者均消融成功。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有两种心动过速,一种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另一种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前者消融成功,后者因导管操作致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手术。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于最早激动点处做环状消融,未获成功。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个月,所有消融成功患者均未再有心动过速发作。结论非接触性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与常规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比较,该系统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及指导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83.
目的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分析3例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机制并导航消融。方法3例房速患者(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2岁,心动过速病史19±11年。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所在心腔,使用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心房三维模型,完成电压和激动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机制并确定缓慢传导区(即关键峡部),使用冷生理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3例患者临床常规检查初步排除结构性心脏病,电压标测均显示被标测心房存在疤痕区。病例1为围绕三尖瓣环顺钟向的大折返房速,关键峡部位于三尖瓣环与后侧壁的疤痕之间。病例2为围绕上腔静脉逆钟向的大折返房速,关键峡部位于右房侧壁疤痕与上腔静脉之间。病例3为左房8字形折返,关键峡部位于左房顶部的两片疤痕之间。3例患者均在关键峡部消融成功,随访9~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电解剖标测可以揭示大折返房速的基质,阐明折返机制,并有效指导消融。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左房压力(LAP)与心房颤动(AF)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 90例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的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paro-AF)组46例,持续性AF(per-AF)组44例,术中描记LAP波形并测量LAP.paro-AF组记录初始窦性心律时LAPSNR和诱发出AF 3 min时的LAP3min,per-AF组记录初始AF节律下的LAPPer,.结果 AF发作时及per-AF转复窦律后急性期LAP波形的a波均消失.paro-AF组LAP3min高于LAPSNR[(18.30±8.62)mm Hg vs.(13.33±6.55)mmHg](P<0.05),per-AF组较paro-AF组AF诱发前后的LAP均增高[(21.77±8.72)mm Hg vs.(13.33±6.55)mm Hg,(21.77±8.72)mm Hg vs.(18.30±8.62)mm Hg](P<0.05).结论 AF发作时及per-AF转复窦律后急性期左房均无主动收缩功能.LAP升高可能是AF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可用于评价药物心脏毒性的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房、心室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derived atrial and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hiPSC?ACM、hiPSC?VCM)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通过调控视黄酸(retinoic acid,RA)通路分化出目标细胞,分为RA处理组(RA)和RA抑制剂处理组(RAi),用流式细胞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室特异性标志物(MLC2v)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actinin),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心房、心室基因(MLC2v、MYH7、NR2F2、KCNA5)表达情况,通过细胞活性实验(CCK8)检测已知致心律失常药物特非那定、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在不同浓度(0.1、1.0、100.0、1 000.0 μmol/L)下对细胞的活性影响,通过钙敏染料Fluo?3 AM检测特非那定(50、100、500 nmol/L)、索他洛尔(1、10、100 μmol/L)、伊布利特(0.1、1.0、10.0 μmol/L)对于细胞钙瞬变的影响。结果:流式、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荧光定量RT?PCR均显示,心房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在RA组高表达而在RAi组低表达,心室肌细胞标志物在RA组低表达而在RAi组高表达。RA可以促进hiPSCs向心房肌(ACM)分化,RAi可以促进hiPSCs向心室肌(VCM)分化。特非那定浓度达到较高浓度(100 μmol/L)时,两组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而两组细胞钙瞬变振幅在较低浓度(50 nmol/L)时即出现显著下降。在高浓度索他洛尔(1 mmol/L)的刺激下两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同样伊布利特的浓度达到1 mmol/L时两组细胞活性均有显著下降。hiPSC?VCM在不同浓度索他洛尔以及伊布利特的刺激下钙瞬变振幅均无显著变化,然而hiPSC?ACM在特非那定1 μmol/L及索他洛尔1 μmol/L刺激下即开始出现振幅显著下降。结论: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调控视黄酸通道分化的心房、心室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检测其钙瞬变的改变可以迅速、准确地评价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桥粒芯糖蛋白2(DSG2)点突变(DSG2F536C)基因敲入小鼠心脏结构、功能、病理学改变,并初步探讨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构建DSG2F536C 突变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分为纯合子突变组(DSG2mt/mt)、杂合子突变组(DSG2mt/wt)和野生型组(DSG2wt/wt).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Masson三色染色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特点,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DSG2wt/wt组小鼠相比,DSG2mt/wt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降低,DSG2mt/mt组小鼠则较DSG2mt/wt组进一步降低,并伴有室壁明显变薄和心腔显著扩大.DSG2mt/mt组小鼠的右心室出现心肌排列紊乱、纤维化和炎性反应,约1/3的小鼠同时累及左心室,而DSG2mt/wt组小鼠仅见心肌排列紊乱.与DSG2wt/wt组小鼠相比,DSG2mt/wt组和DSG2mt/mt组小鼠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DSG2F536C小鼠表现出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心功能下降、炎性反应和心室纤维化浸润和TGF-β1升高等表征,类似于临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表型,提示其为致病性突变.此外,DSG2F536C基因敲入小鼠为深入研究DSG2突变导致ARV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7.
陈明龙 《江苏医药》1994,20(8):451-451
我们于1988年9月至1993年8月试用醋酸确炎舒松-A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187例疥疮结节,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为疥疮结节者共187例,男179例,女8例,年龄6~64岁,病程1个月~4年。疥疮结节的皮报为发硬的半球形结节,红褐色,多数为黄豆大,少数绿豆、豌豆大小。结节与疥疮皮损同时出现者25例。1周内出现者49例,1周后出现者113例。结节持续1~6个月者125例,持续6~12个月者42例,持续1年以上者20例。男性发生阴茎者32例,阴囊者25例,阴茎、阴囊者76例,阴茎、阴囊及腹股沟者28例,阴茎、阴囊及会阴者18例。女性发生在…  相似文献   
88.
方法 :对 6例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为窄形QRS波 ,RP间期 >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 :右心室刺激时有与心动过速相同激动顺序的逆传性心房活动 ;心动过速的最短RP间期 >110ms;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 ;心动过速时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到心房并使之提前激动并且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同 ;6例患者中 ,旁道位于右后间隔 4例、左后间隔 1例、左后侧 1例 ;RFCA可成功阻断所有 6例患者的旁道 ,靶图的特点是VA提前而不融合。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探讨教育对策与措施。方法:研究献资料,并开展对医学生的调查,以此为基础分析与探讨当前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结论:要顺应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创新医学生成才导向体系,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化导向,生活导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e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Methods The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2 patients [24 men, mean age (42.3±13.3) years] with ARVC using three different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recording methods: standard twelve leads ECG (S-ECG), right precordial leads ECG (R-ECG) and Fontaine bipolar precordiai leads ECG (F-ECG). The Epsilon wave was defined as wiggle, small spike wave and smooth potential between the end of the QRS complex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ST segment. Results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7.5%, 37.5% and 50.0% patients with ARVC by S-ECG, R-ECG and F-ECG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s derived from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were similar(P > 0.05). The Epsilon wave was only detectable by S-ECG in one case, by R-ECG in three cases, and by F-ECG in five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was 50.0%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R-ECG (SR-ECG), 56.3%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F-ECG (SF-ECG), and 65.6% by combined use of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SRF-ECG). 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SF-ECG (56.3%) and SRF-ECG (65.6%) than by S-ECG alone (37.5%, all P <0.05). Most Epsilon waves detected by the S-ECG, R-ECG and F-ECG were small spiked waves.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S-ECG, F-ECG and R-ECG could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