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内经》中载有一种将针刺入血管的特殊针法,但后世尚未见有人论及和运用,所以至今人们对这一针法了解甚少。这种状况又难免导致对《内经》有关论述的错误理解和释译。为探究《内经》这种针法的原貌与意义,兹据有关经文试作分析。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一、这里的首要问题是,其“脉”指何而言?古人除张志聪外,多未明确注解。今人则释为经脉,如陈璧琉、郑卓人编的《灵枢经白话解》云“在针刺时必须刺中经脉”,河北医学院编的《灵枢经校释》云“选取经脉宜准确,必须刺中其脉”等,窃以为不然。盖医者欲达到“必中”的要求,则必须  相似文献   
82.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83.
针灸与脉诊之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补阴泻阳”一句,见于《灵枢·终始》,原文为:“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张介宾注:“此阴阳以表里言。凡正气在中,所当补也,故曰补阴,邪自外入,  相似文献   
85.
86.
从《阴阳十一脉灸经》论“是动,所生”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京生 《中医杂志》1992,33(12):8-10
作者通过对马王堆医学帛书与《灵枢》的比较研究发现,《灵枢·经脉》中各脉病候的“是动”“所生”之分,并非是一种病证分类方法,而是对源于不同医籍的经脉病候的不同记述形式,本质上是古人对经脉主病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87.
针灸理论体系的研究离不开核心概念术语的研究。通过对马王堆房中养生文献与《内经》针灸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内经》针灸理论在建构过程中采纳了房中养生理论的“气至”概念,这是房中活动与针刺实践在感觉描述、实际操作术式方面的相似性所决定的。此外,虽然《内经》中建立了气在经脉系统中循环运行的理论模式,但房中养生理论中气向下运行的思想在《内经》某些关于病理与临床治疗的论述中依然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88.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文王病案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有关"精气"的运行及其与人体的关系的认识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知识背景,但在如何处理"精气"运行失常情形方面,当时社会上还存在不同的方式,仓公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方式。本研究个案提示,早期医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医学思想、知识背景与医学实践方式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9.
赵京生 《针刺研究》2007,32(6):411-418
基于简帛医书和《内经》,归纳阳经与五官及其病候的联系,结合《甲乙经》分析阳经及其络脉经筋的五官病候与治疗用穴关系,重在记载形式有所变化的病候,从中探讨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的关系,认为经脉病候应视作腧穴主治的一种(早期)形式,腧穴主治形式实由经脉病候形式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90.
平衡计分卡(BSC)于2000年被引入我国医院管理中,为医院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理论研究中,国内对BSC在医院管理中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和薪酬制度设计方面:在管理实践上,国内一些医院开始对将BSC作为管理工具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现实中有一系列困难制约了BSC在医院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其中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又有客观现实中的问题,还有BSC自身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