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BMI与全死因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死因别死亡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个体后,纳入基线时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428 593人。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9组BMI人群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3 085 054人年(平均随访7.2年)。随访期间男性7 862人、女性6 315人死亡。多因素调整后,与BMI(kg/m2)为20.5~22.4的人群相比,BMI<18.5(HR=1.40,95%CI:1.31~1.50)、BMI为18.5~20.4(HR=1.11,95%CI:1.05~1.17)和BMI≥35.0(HR=2.05,95%CI:1.60~2.61)的人群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各疾病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的BMI(kg/m2)范围:缺血性心脏病为18.5~23.9,脑血管病为<26.0,恶性肿瘤为26.0~34.9,呼吸系统疾病为24.0~25.9。结论 低体重和肥胖人群的全死因死亡与死因别死亡风险升高。人群队列更长期的随访以及更多关于BMI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评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BMI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现状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剔除BMI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中512 489名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的BMI和WC及其对应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组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地区女性的超重/肥胖(45.3%)和中心性肥胖(44.6%)水平均高于男性(41.7%和38.3%)。青岛项目点人群的超重/肥胖率(男性为66.9%,女性为67.5%)和中心性肥胖率(男性为63.3%,女性为64.9%)均为最高。超重/肥胖的地区差异在男性中更为明显;除河南以外的农村项目点超重/肥胖率相对较低。在BMI< 24.0 kg/m2的非超重/肥胖人群中,部分个体达到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为9.8%,女性为15.3%);该比例在青岛项目点更高(男性为22.2%,女性为23.2%)。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研究人群的超重/肥胖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3.
受限于传统自我报告问卷测量方法的信、效度, 身体行为(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准确测量受到很大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加速度计等客观测量设备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测量身体行为相关特征, 并逐渐为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所用。然而, 我国乃至亚洲人群尚缺乏采集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在第三次重复调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使用Axivity AX3腕式三轴加速度计测量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及睡眠情况, 最终共纳入全国10个项目地区20 370名研究对象, 其中女性占65.2%, 年龄(65.4±9.1)岁, 不同项目地区研究对象的身体行为活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CKB项目开展的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为描述我国中老年人24 h身体行为特征、探究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的健康效应以及其与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源。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可用于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感染诊断实验室方法。方法比较改良洛氏-鸡蛋-血清双相培养法(modified Locke-egg serum medium culture method,mLES培养法)与碘液直接涂片法对Bh的检出率;比较普通洛氏-鸡蛋-血清双相培养基(Locke-egg serum medium culture method,LES培养法)与mLES培养法中Bh形态、最低检出限、生长曲线及厌氧条件形成时间。结果检查397份临床粪便标本,mLES培养法Bh阳性率为5.54%(22/397),碘染法阳性率为1.01%(4/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空泡型是Bh存在两种培养基中的主要形态。mLES培养法48hBh最低检出限(10~2/5ml)优于LES培养法(10~3/5m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组内Bh密度在不同时间点有差异、时间与分组交互作用及培养基种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第6d,其余各时间点两种培养基中人芽囊原虫生长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LES培养法前3dBh密度高于LES培养法。mLES培养法先于普通培养基达到厌氧环境。结论 mLES培养法简便、灵敏,可用于诊断Bh的体外培养检查。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习惯性打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于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收集了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睡眠情况、体格检查指标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习惯性打鼾的差异并分析打鼾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512 713名研究对象,习惯性打鼾标化后报告率为21.2%,男性(27.0%)高于女性(15.3%),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男性:南方31.5%,北方24.7%;女性:南方18.0%,北方16.4%),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城市32.1%,农村26.1%;女性:城市18.5%,农村16.4%)。调整年龄、项目地区、BMI、腰围和生活方式因素后,不同社会经济状态人群的习惯性打鼾率无明显差异,男性、吸烟和既往吸烟者、饮酒和既往饮酒者中习惯性打鼾率较高。BMI每增加1 kg/m2,腰围每增加1 cm,习惯性打鼾风险分别增加19%和6%(BMI:P<0.001;腰围:P<0.001)。BMI相近的人群中,中心性肥胖者中习惯性打鼾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腰围相近的人群中,全身性肥胖/超重者习惯性打鼾率高于正常BMI者。结论 我国30~79岁成年人习惯性打鼾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86.
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可由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表现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影响中国人群长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排除1938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者,纳入分析51 870人,将到达年龄定义为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死亡时的年龄或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年龄,根据到达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非长寿组(80岁以前死亡)和长寿组(到达年龄≥80岁),长寿组进一步分组为长寿但死亡、长寿且存活。社会人口学和生活方式信息为2004-2008年基线调查时采集。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联,以非长寿组为参照组。结果 纳入分析的51 870人的基线年龄范围为65~79岁,经过(10.2±3.5)年的随访,38 841人长寿,其中30 354人存活。以男性、农村人群、非在婚者、家庭年收入<10 000元者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参照,女性、城市人群、在婚者、家庭年收入≥20 000元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分别为1.68(1.58~1.78)、1.69(1.61~1.78)、1.15(1.10~1.21)、1.44(1.36~1.53)和1.32(1.19~1.48)。对于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总体力活动水平每增加4 MET-h/d,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1.09(1.08~1.10)。分别以从不或偶尔吸烟者、非每周饮酒者、正常体重者(BMI 18.5~23.9 kg/m2)和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为参照组,吸烟或因病戒烟者中每日吸烟≥20支者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0.64(0.60~0.69),每周但非每日饮酒者和每日纯酒精摄入量<30 g者为1.29(1.14~1.46)和1.13(1.01~1.26),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依次为0.56(0.52~0.61)、1.27(1.19~1.36)和1.23(1.11~1.36),中心性肥胖者为0.86(0.79~0.93)。进一步按腰围进行分层分析,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中,BMI每增加5 kg/m2,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1.80(1.69~1.92);而在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中,对应的OR值(95%CI)为1.02(0.96~1.08),两层关联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检验P<0.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女性、在婚者、高社会经济水平者、文化程度较高者以及生活方式健康者更有可能长寿。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在中国成年人中探究气流受限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纳入基线时30~79岁(平均51.5岁)的研究对象486 996名。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评价气流受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分别新发24 644、36 336、3 218例。与气流正常者相比,GOLD-1至GOLD-4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比(HR)值(95%CI)依次为0.89(0.78~1.01)、1.05(0.98~1.12)、1.29(1.18~1.40)和1.65(1.42~1.91);肺癌发病HR值(95%CI)依次为0.96(0.70~1.26)、1.12(0.96~1.31)、1.38(1.14~1.65)和1.48(1.05~2.02)。未发现GOLD分级与脑血管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FEV1%P每下降10%,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风险分别增加7.2%(95%CI:6.4%~8.0%)、3.6%(95%CI:3.0%~4.3%)、10.5%(95%CI:8.4%~12.6%)。按吸烟状态分层分析,上述结果基本不变。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中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中国30~79岁成年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关联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的512 89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计算男、女性经历3类(家庭相关、经济相关和其他)10项负性生活事件(SLEs)与抑郁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及其95% CI,计算经历SLEs数量与抑郁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探索性别在SLEs与抑郁之间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家庭相关事件、经济相关事件和其他事件3类SLEs的发生率为6.8%、1.2%、0.9%。女性家庭相关事件发生率高,男性经济相关及其他事件发生率高(P<0.00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男性经历SLEs与抑郁发作的RRR值(95% CI)为11.99(10.49~13.71),与出现抑郁症状的RRR值(95% CI)为7.43(6.94~7.95);女性经历SLEs与抑郁发作的RRR值(95% CI)为14.15(12.97~15.43),与出现抑郁症状的RRR值(95% CI)为8.30(7.91~8.72)。不同性别的SLEs与抑郁症状和抑郁发作的关联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0.049)。在3类SLEs中,家庭相关事件与抑郁的关联在女性中更强(交互作用P<0.001)。随着经历10项SLEs个数增多,其与抑郁发作和抑郁症状的RRR值增大。结论 中国成年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家庭相关事件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90.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100 639名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数据的研究对象, 剔除基线时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 最终纳入分析100 218名。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 按是否每日饮茶、每日饮茶杯数、每日饮茶克数分别进行分析。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计算3个饮茶变量与随访期间新发的全部恶性肿瘤及多种类型恶性肿瘤(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的关联。为控制饮酒行为的影响, 进一步采用多变量MR法或限制在不饮酒人群中进行分析。利用逆方差加权、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等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分别使用54、42、28个SNP位点构建非加权遗传风险评分作为上述3个饮茶变量的工具变量。研究对象随访(11.4±3.0)年, 期间确定新发的恶性肿瘤6 886名。模型中调整年龄、年龄2、性别、地区、芯片类型及12个遗传主成分后, MR分析的结果显示, 饮茶与全部恶性肿瘤以及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相比于非每日饮茶者, 每日饮茶者的全部恶性肿瘤及部分亚型(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