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建立当归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体系,该研究以3种酚酸(酯)类、6种苯酞类及多糖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干燥后样品外观性状等指标,对经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当归药材样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控温控湿、中短波红外及微波真空干燥法加工后的当归药材所含绿原酸、阿魏酸显著高于新鲜样品及产地传统干燥方法加工样品;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控温控湿干燥法加工样品,其整体化学特征与产地传统干燥方法加工样品较为近似,可作为当归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的适宜方法。以产地传统干燥加工方法所得当归药材样品为参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当归药材控温控湿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综合考虑能耗、干燥时间等其他参数,最终确定当归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适宜工艺为:采用控温控湿干燥法,第一阶段干燥温度40~45℃,相对湿度25%以下,干燥目标水分50%,缓苏时间12~24 h,第二阶段干燥温度60~65℃,相对湿度20%以下,风速35~40 Hz。该研究为当归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支撑,也为根及根茎类药材产地加工共性技术的形成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A波段紫外线( ultraviolet A,UVA)和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对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理化性质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探索新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方法 医用纯钛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处理后,用15W UVA汞灯[λ=(360±20) nm]和15WUVC灭菌灯[λ=(250±20) nm]分别对钛片照射24h.实验分3组:MAO组、MAO+ UVA组、MAO+ UVC组.采用扫描电镜、表面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钛片表面理化性能.双金鸡宁酸色度法测定浸泡2、6、24 h后钛片蛋白吸附率,Hoechst细胞核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计算各组材料表面培养MG-63细胞1、2、4h的细胞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3组材料表面形貌、晶相、元素组成均无明显差别;MAO+ UVC组、MAO+ UVA组和MAO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65.34±1.16)°、(44.64±1.28)°和(3.41±0.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O+ UVC组蛋白吸附率在2h达到最大值(48.16±1.24)%,显著高于MAO组[(8.22±2.99)%]和MAO+ UVA组[(5.29±2.27)%,P<O.001];培养1、2、4h后MAO+ UVC组表面细胞黏附率[分别为(40.71±4.08)%、(53.72±2.38)%、(70.32±2.85)%]均显著高于相应MAO组和MAO+ UVA组(P <0.05);MAO+ UVC组表面细胞伸展良好,MAO+ UVA组与MAO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UVC照射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可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利于细胞的黏附和伸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设计斑蝥素衍生物合成路线,寻找低毒有效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方法: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合成斑蝥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并分别通过家兔眼刺激性实验方法和MTT法,以去甲斑蝥素(NCTD)为对照,考查衍生物的刺激性毒性和体外抗癌活性.结果:合成得到3种斑蝥素衍生物a,b和c,药理结果表明化合物a,b和c均对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他们的刺激性毒性顺序为:a> NCTD> c>b.结论:合成路线简易可行,得到的衍生物刺激性毒性很小,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其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轻度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中度组(颈动脉斑块),重度组(颈动脉狭窄)三个亚组各16例。另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老年志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梗死7 d内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脑梗死不同亚组之间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探究外周血CD4~+CD25~+Treg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第5天至第7天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第1~7天,三个亚组间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与IMT呈显著负相关(r=-0.543,P<0.05)。结论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评估脑缺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85.
背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 (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 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 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 d细胞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 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 mV,MePEG-PLA毒性为 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注食。而注食后塞闭胃管却是一项长期、反复又必不可少的操作。但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我们常用的普通胃管没有帽塞,通常情况下,护士鼻饲完后要将胃管反折数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橡皮圈反复缠绕至紧。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种方法存在弊端。(1)反复折叠易引起胃管变形、损坏;(2)操作复杂;(3)稍有包扎不紧,一旦腹内压增高时易引起管内容物反流溢出。我院神经外科NICU对2007年8月-2008年8月76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巧用无菌护针帽塞闭胃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三粉愈疡散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瘀血阻络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Hp)呈阴性的瘀血阻络型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PPI(雷贝拉唑)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粉愈疡散连续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内镜下胃溃疡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52.5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胃溃疡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食后疼痛、夜间痛甚等主、次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粉愈疡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瘀血阻络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可有效加速胃溃疡的修复,提高胃溃疡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主要运用广谱、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本病,对急性发作期的症状改善疗效显著,但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一系列慢性病变疗效欠佳。导师王佩娟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补肾活血为大法,自拟补肾活血方,紧密结合周期疗法治疗本病,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已明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1与某些肿瘤耐药有关。为了探讨该蛋白是否与癫痫的多药耐药相关,本研究利用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癫痫发作对大鼠脑MRP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和托吡酯(Topiramate,TPM)的作用。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将海人酸(kainic acid,KA)1.5μg(3μl)注射至SD大鼠海马,制作癫痫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注射3μl等渗盐水。建立模型3d后,将癫痫组和对照组大鼠各15只随机分为LEV、TPM和Ns亚组分别给予LEV(50mg/kg)、TPM(40mg/kg)和等体积NS灌胃,1次/d,共30d。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大鼠颞叶、海马MRP1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癫痫大鼠颞叶、海马MRP1 mRNA表达与相应非癫痫组相比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癫痫或癫痫大鼠各处理组间颞叶或海马MRP1 mRNA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为1个月的慢性癫痫大鼠脑内MRP1 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TPM、LEV不影响正常和癫痫大鼠脑MRP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