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SCT表现特点,探讨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15例中,弥漫型1例,节段型7例,局限型6例,混合型(局限型和节段型合并存在)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B超检查,11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部分病例采用CT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结果 CT术前正确诊断13例,其中显示罗-阿氏窦(Rok itansky-Ashoff sinus,RAS)9例;B超术前仅正确诊断2例(弥漫型及局限型各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腔内、外面毛糙不整。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变区黏膜及部分黏膜下组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及浆膜面扩展,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厚胆囊壁内大小不等无强化的RAS及壁内微小结石,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CT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RAS的显示及壁内结石则具有定性诊断价值;胆囊腺肌增生症分型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应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的意义。方法接受肝切除术患者62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分别采用IQQA(R)-Liver影像分析系统和GEAW4.4工作站后处理,对肝静脉分支显示质量比较,并对肝静脉成像过程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二种后处理方法均显示肝静脉主要分支,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3,P=0.800);重建肝静脉时间IQQA(R)-Liver分析系统(3-3±0.8)min,GEAW4.432作站(38.6±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2,P〈0.01)。结论IQQA(R)-Liver分析系统与AW4.4T作站之间对肝静脉主要分支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QQA(R)-Liver分析系统较传统AW4.4工作站能显著提高效率,对于精准肝切除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形成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结石的可能形成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 随访胃大部切除术后和胃癌根治术后存活至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术后胆结石的发病及处理情况.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2例,10例(19.2%)出现胆结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6例,15例(41.7%)出现胆结石.两组胆结石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6.5%(P<0.01).进行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淋巴结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P<0.05).微创手术处理胃切除术后胆结石患者术后第3d可出院,开腹手术处理后患者1周后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较高,胆道动力学改变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创手术处理胃切除术后胆石症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的影响。方法23例(32髋)患者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设定髋臼最佳植入股骨外展角为140°,前倾角为15°。患者分导航组(16髋)和对照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术后测定假体植入的角度。结果计算机导航手术组的髋臼前倾角为(15.4±1.4)°,外展角为(45.5±1.3)°;对照组前倾角为(13.9±7.6)°,外展角为(43.7±6.4)°,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髋臼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arget during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 and to assess their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diotherapy.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esophageal cancer were enrolled to receive full cour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after every ten fractions. New targets (GTV) were delineated on repeated CT scans. Then the pretreatment radiotherapy plans were copied to the new targets to investigate the conformity between the new GTV and the plans.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the GTV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fractions dur-ing radiotherapy. However, GTVs of 35.7% (5/14) patients increased by 2.0%-37.7% at the tenth frac-tion. The PTVs covered by 95% isodose curve at the time of pretreatment,tenth fraction,twentieth fraction and thirtieth fraction were 97.81%±1.53%, 91.95%±5.25%, 94.27%±4.23% and 94.03%±6.45%, respectively. Moreover, at tenth, twentieth and thirtieth fraction, there were 6,5, and 4 patients whose PTVs covered by 95% isodose curve were below 9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target changes during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 which may result in uncertainties of radiotherap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86.
背景与目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3月—2021年1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例DNT患者的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以不同程度的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为主要症状。肿瘤位于颞叶4例,顶叶1例,额叶1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表现为囊性病灶,其内可见分隔及“三角征”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光镜下肿瘤由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间质黏液样变性,以少突胶质样细胞为主,可呈束状、巢状、微囊状分布,其间散在单个的神经元或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局灶可见砂粒体样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神经元NeuN(+)、Syn(+)、MAP2(+),少突胶质样细胞Olig-2(+)、S-100(+),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P53野生型表达,Ki-67≤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进行放疗或化疗。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例于术后3年癫痫复发。结论:DNT是一种手术可治愈的肿瘤,联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无需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临床因素、影像因素、临床联合影像因素的预后预测模型,以期寻找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最优的预后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并于治疗前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MRI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患者预后采用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筛选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预测模型及临床联合影像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对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7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为35例,预后不良者为36例.多元逻辑回归临床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071;95%CI:1.010~1.135;P=0.022)、入院NIHSS评分(OR=1.225;95%CI:1.099~1.366;P<0.001)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10(95%CI:0.709~0.91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71.4%.回归影像因素结果显示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OR=4.037;95%CI:1.241~13.136;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62(95%CI:0.772~0.9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94.3%.回归临床联合影像因素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57;95%CI:0.998~1.341;P=0.043)、HIR(OR=6.669;95%CI:4.817~15.051;P=0.009)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最高,达0.905(95%CI:0.830~0.979),其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2.9%.结论临床联合影像的预测模型优于临床模型、影像模型,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88.
不同栓塞材料在急性内脏出血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内脏出血中介入诊疗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5月到2006年1月对2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急性内脏出血病例,经选择性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全部止血成功,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其中3例晚期肝癌患者,半年内相继死于非内脏出血原因。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内脏出血的部位和原因,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和栓塞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发作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采用64层螺旋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64层螺旋CT肝血流灌注成像41例,其中肝硬化31例,健康志愿者及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者10例,计算肝脏血流灌注各参数. 结果 对照组肝门静脉灌注量PVP为(73.07±8.53)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量ALP为(11.25±1.70)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3.59±2.27)%.肝硬化时,门静脉灌注量PVP为(46.53±15.70 ml/100ml/min),肝动脉灌注量ALP为(16.21±5.50)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27.87±13.25)%.两组间灌注参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MELD评分>6分患者肝血流灌注与MELD评分≦6分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MELD评分<6分与对照组间ALP、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PVP、HPI与MELD分级高度相关(γ>0.75). 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参数,灌注参数与MELD分级相关.肝硬化时CT血流灌注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