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82.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按年龄和性别给定的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5 %和 83 % ;(2 )按SPEC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1%、76%、71%和 84% ;(3 )结合CS阈值和SPE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7%和 96%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5 %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P <0 0 5 )。结论 :合理应用BECT冠状动脉钙化与核素心肌显像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或误诊 ,是临床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83.
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心肌微血管和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反搏组(n=6),均用心导管法建立定向冠状动脉闭塞模型3d后,反搏组接受体外反搏处理,每日1h,持续共6周(每只犬反搏总时间28~30h)。血管细胞成分免疫标记技术比较心肌微血管的差异和血管新生作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犬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超敏法)测定心肌组织局部VEGF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局部VEGFmRNA的表达。结果(1)图像分析证实,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内的微血管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α-actin:(11.8±5.3)支/HP比(3.4±1.2)支/HP,P<0.05;FⅧ-r-Ag:(15·2±6.3)支/HP比(4.9±2.1)支/HP,P<0.05]。(2)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开始升高,在24h均达到一峰值水平,随后VEGF水平下降,约在1周时降至最低。之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有轻微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的VEGF表达范围较广泛,但绝大部分仍分布于心肌细胞,少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反,在对照组,心肌VEGF阳性表达的范围和强度均不及反搏组。(4)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VEGF表达的面积[(0·0353±0.0090)mm2比(0.0036±0.0008)mm2,P<0.01]、吸光度指数[(3·0391±0.5121)比(0·3473±0.0840),P<0.01)]均高于对照组;对两组心肌组织VEGF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反搏组犬心肌VEGF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加73·5%。结论长期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缺血心肌组织局部VEGF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可能是体外反搏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4.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revious angina pectoris on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307 patients with a first episod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left ventriculography. The relation of previous angina pectoris to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eak creatine kinase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In the 307 patients, there were 192 (62. 5 % ) with previous angina [PA (+) group] and 115 (37. 5 % ) without [PA (-) group].②The peak creatine kinase (CK) and CK M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 (-) group than in PA (+) group (P<0. 05 for both comparisons) . ③ Collateral circulation to infarct-related artery was more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PA (+) group than in PA (-) group (P<0. 05) .④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Cortina score decreased, in PA (+) group than in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在完全闭塞性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中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方法 82 例冠脉完全闭塞接受PTCA 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性质,决定是否给予置入支架治疗。分析支架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术后随访6 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行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2例中,66 例相关冠脉再通成功,成功率为80.5% 。66 例中,A 组23 处病变单纯球囊PTCA 后取得“支架样”效果,其中B1 组30 处病变置入支架,支架置入率45.5% ,B2 组13 处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而未置入支架,占19.7% 。临床随访期间,A 组5 例发生心脏事件,血管造影复查,2 例再狭窄;B1 组仅2例发生心脏事件,造影复查2 例均再狭窄,需再次PTCA;B2 组 5 例发生心脏事件,3 例造影发现再狭窄。闭塞冠脉再通未成功16 例中3 例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 例死亡。结论 闭塞冠脉再通成功达支架样效果或置入支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不适宜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87.
88.
左心室造影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附21例临床报告)  相似文献   
8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对 5 3例存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PTCA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比较手术前后左室整体及节段的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1)术前收缩功能不全而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16 7个节段中 ,术后有 87段 (5 2 1% )功能改善 ;而未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5 9个节段中 ,术后仅有 2段 (3 4% )功能好转 (P <0 0 0 1)。血运重建区域的室壁运动指数(WMSI)从术前的 1 85± 0 96降至术后的 1 5 1± 0 80 (P <0 0 0 1) ,而非血运重建区域的WMSI在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2 )有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从术前的 5 2 1± 11 9提高至术后的 5 4 8± 11 2 (P <0 0 5 ) ,而无节段功能改善者LVEF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近期LVEF的提高幅度与左室整体WMSI的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73,P <0 0 0 1)。结论 成功PTCA术能在近期内改善冬眠心肌的收缩功能 ,且左室整体泵功能的变化与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