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基于半导体变温的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胰岛干细胞分离,探索胰岛干细胞分离过程温度精密控制对胰岛干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温度控制系统利用热电冷却器的快速调温功能,并利用单片机调节PID参数,从而实现对目标温度的调控.采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供体分离胰岛,比较不同的胰岛分离过程温度控制方式得到的胰岛的效果差异.本温度控制系统应用后,每只小鼠胰腺分离纯化后收获量为(109±32)IEQ,胰岛纯度为96.2%±1.9%.  相似文献   
82.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骨缺损的治疗研究中运用较多,但其异构体VEGF121的研究较少.目的:构建携带VEGF121-FLAG和hrGFP-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测其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TG19T-VEGF121为模板利用PCR技术突变VEGF121基因以去除VEGF121基因中终止密码子,之后在基因序列前后分别加入Not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并将得到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9-T质粒上,双酶切pMD19-T-VEGF121和pShuttle-CMV-IRES- hrGFP-1质粒,凝胶回收小片段和大片段,后进行连接反应,完成穿梭质粒的构建.重组病毒物理滴度测定后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 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可见构建的携带VEGF121-FLAG和hrGFP-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可在真核细胞表达, 有可能用于缺血性疾患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3.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医学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医院的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不断增加,医院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控制医院的运行成本,让有限的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医院管理层的新课题.对医疗设备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已成为医院管理医疗设备的主流方法.成本效益分析起源于美国,原本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其原理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形下,如何确保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以及在多个投资项目之间选择需要实施的项目[1],即求取净效益最大化.随着成本效益分析成为美国政府重要的决策工具,该方法现在已在多个领域应用,并得到认可[2].本研究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情况进行实例研究,为医院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索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的不同方法的差异,以及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瞄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血管CT值及标准差SD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120 kV和80 mAs组、100 kV和130 mAs组,每组30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处理后,按优、良、差 3个等级进行评定,对3组进行图像质量等级比较。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值,与VR 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120 kV,150 mAs)、120 kV,80 mAs组和100 kV,130 mAs组VR图像等级为优的分别为93.3%、86.6%和96.6%。SD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8,CT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6。结论 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和130 mAs组的图像质量优于120 kV和80 mAs组。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55 岁(32~81 岁)。一线治疗12 例,分子靶向药物或细胞因子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6 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1 例(包括二次手术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多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获得成熟的DC疫苗,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CIK细胞,经淋巴引流区及静脉输注方式按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评价其长期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结果:29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 年(1~7 年)。治疗疗程≥2(2~23 个疗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 例(3.4%),部分缓解9 例(31%),疾病稳定13 例(44.8%),疾病进展6 例(20.7%)。客观反应率34.4%,疾病控制率79.2%。疾病稳定1年以上19 例(65.5%)。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3.1%(27/29)、65.5%(20/29)和51.7%(1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3 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肯定,可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长期生存,安全性可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中青年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探讨其与发作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98例中青年哮喘患者,调查其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发作频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程度处于中上水平的患者(60~90分)为80例占81.6%,认知程度处于低水平的患者(<60分)为18例占18.4%.发病频率计分<6分者中对疾病认知程度处于中上水平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处于低水平者的比例.结论 哮喘患者认知程度的高低对发病频率影响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发作状况.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年来人院治疗的哮喘患者8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9.0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方位的护理方法对哮喘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讨论62例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62例桥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典临床综合征较为少见,多数临床表现与前循环梗死相似。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清楚显示桥脑梗死病灶。结论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常与前循环梗死相似,头颅MRI特别是DWI可以显示超早期病灶,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寻求一种简易、可靠的测量实验动物体温的方法。方法分别用水银体温计、非接触性红外测温仪计、电子体温计先后对同一批大鼠进行肛温测量,并比较非接触性红外测温仪在8cm、10cm、12cm三个不同测量距离所测量的体温变化。结果非接触性红外测温仪在三个不同距离所测的肛温值非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测温仪计与水银体温计所测体温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温差为3.37℃;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子体温计所测温度值与传统水银温度计相符;红外测温仪快速,且在其规定测量距离范围受距离影响很小,但在大量测量前,需预试,找出与水银温度计的温差补偿值。非接触性红外测温仪与电子体温计是测量实验动物体温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