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24篇
  免费   3870篇
  国内免费   714篇
耳鼻咽喉   185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311篇
基础医学   1182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9210篇
内科学   6555篇
皮肤病学   246篇
神经病学   805篇
特种医学   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838篇
综合类   13604篇
预防医学   23890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8579篇
  49篇
中国医学   1259篇
肿瘤学   341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743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1121篇
  2020年   1338篇
  2019年   1228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1126篇
  2016年   1542篇
  2015年   1880篇
  2014年   3186篇
  2013年   3338篇
  2012年   4290篇
  2011年   4362篇
  2010年   4061篇
  2009年   3803篇
  2008年   4668篇
  2007年   4036篇
  2006年   3461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3008篇
  2003年   2813篇
  2002年   2373篇
  2001年   2269篇
  2000年   1793篇
  1999年   1449篇
  1998年   1255篇
  1997年   1134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764篇
  1994年   669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62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对比分析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颅脑CT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 床旁超声脑挫裂伤、脑梗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检出率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总检出率明显低于颅脑CT检查(P<0.05),诊断阳性率为88.06%。床旁超声在诊断出血量、中线位移动距离、脑室宽度绝对值、血肿大小等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颅脑CT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4.
正脑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是含水量和脑容量增加,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脑中线结构位移等,甚至导致脑疝~([1])。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脑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2])。因此,及时发现脑水肿、准确监测脑水肿、准确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并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成败、改善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关键~([3])。目前,颅内压监测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头颅CT和MRI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术以及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其中CT和MRI检查是脑水肿的常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进展性广泛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进展性广泛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40采用颅内压监测(观察组),40例未使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0.00%,20/40;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10/4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14/40;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甘露醇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进展性广泛脑挫裂伤进行颅内压监测,便于及时掌握病人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服用硫唑嘌呤(AZA)中国肾移植患者红细胞(RBC)内活性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嘌呤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关联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AZA剂量和TPMT活性对RBC内6-TGNs浓度的影响,并应用SPSS v20.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RBC内6-TGNs浓度呈非正态分布(P<0.000 1),6-TGNs浓度中位数为167.60(四分位间距,108.10~300.80) pmol/8×108 RBC,个体间差异约24.3倍。关联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TPMT活性对6-TGNs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AZA剂量与6-TGNs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s=0.307 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BC内6-TGNs浓度与AZA剂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TPM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ZA剂量和RBC内TPMT活性协同影响嘌呤类药物活性代谢物6-TGNs浓度,进而影响该类药物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7.
<正>常见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江苏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针对全省慢性病高流行、高负担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省卫健委(原省卫生厅)及时调整疾病预防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调查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其体质特征,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者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4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大于6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血浆病毒载量分为病毒学失败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VL)400 copies/mL)中,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三种混合体质(13.3%)和两种混合体质(12.0%),非平和单一体质(10.7%)、平和质(10.7%)和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较低(10.7%);对照组(VL≤400 copies/mL)中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25.2%),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单一体质(19.5%)、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两种混合体质(13.3%)、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10.9%)和三种混合体质(9.2%),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低(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VL400 copies/mL)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是阳虚质(37.1%)和气郁质(24.1%),对照组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分别为气郁质(33.1%)和气虚质(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体质以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为主,出现频率高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和气郁质。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了解秭归县居民死亡状况和死因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CD-10标准,对2017年秭归县户籍居民的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秭归县粗死亡率825.82/10万(标化率603.32/10万),男性940.80/10万(标化率727.66/10万),女性702.82/10万(标化率478.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构成比合计为91.46%;伤害(13.10%)与恶性肿瘤(11.68%)居潜在减寿率前两位;心脏病(61.24%)和脑血管病(37.54%)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为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自杀居伤害首位、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结论心脑血管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自杀占伤害首位。应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卫生干预,创造支持性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