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8篇
临床医学   858篇
内科学   41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1407篇
预防医学   265篇
药学   388篇
  5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4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癌初发、复发,肝细胞良性肿瘤者60例,分别检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以上指标明显高于肝细胞良性肿瘤,P<0.05。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但仍有30%~40%的患者阴性〔1,2〕,因此,术前联合多种蛋白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能促进肿瘤的转移〔3〕。本实验通过对肝癌患者血清中MMP-2、-9和AFP进行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以期为探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血清中的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乳酸脱氢酶(LDH)5项进行联检,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PHC患者80例(男50,女30);良性肝病组(为慢性肝炎患  相似文献   
84.
甲胎蛋白(AFP)不仅是肝细胞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还在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除了胞外的配体结合和运输功能,以及作为生长调控因子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外,细胞内的AFP还可以通过和转录因子或一些关键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对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这些为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行增强CT检测,根据实体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指标(RECIST1.1)评估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治疗28d检测患者血清AKP、γ-GT、甲胎蛋白水平。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KP、γ-GT、甲胎蛋白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6例肝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36%(17/56);随访1年期间存活49例,1年生存率为87.50%。治疗后28 d,所有患者血清AKP、γ-GT、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有效患者血清AKP、γ-GT、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AKP、γ-GT、甲胎蛋白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预测患者生存时间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正>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2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尚不到20μg/L。目前,临床上广泛认可AFP可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指标,但AFP属于胚胎性蛋白,对诊断肝癌有局限性[1]。因部分良性肝病、生殖系统和胃肠道的一些恶性肿瘤中AFP也升高,且部分肝癌患者AFP始终持续低浓度阳性。因此,肝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P联合B超检查法对1 60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查出15例肝癌患者,其中有9例AFP显示为阳性,6例是通过B超检出.结论:AFP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提高肝癌检出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收治的47例PHC(肝癌组)及40例肝硬化(肝硬化组)血清中GP73,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GP73和AFP测定值肝癌组分别为(220.44±89.71)μg/L、(404.06±135.43)μg/L,肝硬化组分别为(112.67±34.89)μg/L、(71.17±16.24)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85,t=250.924;P均<0.001)。GP73和AFP阳性率肝癌组分别为85.11%(40/47)、61.70%(29/47),肝硬化组分别为15.00%(6/40)、22.50%(9/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654,χ2=31.284;P均<0.001)。肝癌组GP73异常与合并肝硬化或淋巴结转移有关(t=2.061,t=2.133;P均<0.05),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t=0.560,t=0.573;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高表达GP7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GP73有助于PHC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原发性肝癌(PHC)在中国是第三位常见的肿瘤,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对肝癌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成为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 对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FER)、α-L-岩藻糖苷岩藻糖水解酶(AFU)检测分析,探讨3项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AFP、FER、AFU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AFP、FER、AFU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8.0%、64.0%、56.0%,AFP、FER联合检测后,检出率明显提高,达84.0%,AFP、FER、AFU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0%.结论 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0.
患者男,71岁。因持续性右上腹胀痛1年,加重伴气短1个月入院。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0余年。入院体检:胸部肺气肿体征。右上腹轻度压痛,全部叩诊呈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叩痛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正常,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均正常。CT表现:右下胸、腹壁与肝右叶前段间见类椭圆形低密度肿块,边界较清楚,大小为9.1 cm×6.6 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16~33 HU,内半近边缘处见多个斑点、弧状钙化样高密度影,相邻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