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3篇
  免费   1404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1086篇
口腔科学   245篇
临床医学   4224篇
内科学   2366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8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45篇
综合类   7481篇
预防医学   3018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3649篇
  16篇
中国医学   2499篇
肿瘤学   42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170篇
  2011年   1272篇
  2010年   1682篇
  2009年   1496篇
  2008年   4762篇
  2007年   2768篇
  2006年   1494篇
  2005年   2553篇
  2004年   1408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810篇
  1995年   646篇
  1994年   56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与他卡西醇软膏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寻常型银屑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自然变化,为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C组)35只,B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C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对3组大鼠术前,B组术后1、2周,C组术后1、2、4、12、24周进行BBB评分,并检测腓肠肌的运动单位计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再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内侧头,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终板-腓肠肌的形态变化。对3组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与术前及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4周时的BBB评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MUNE数值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2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周时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外形正常。C组术后1、2周时与A组、B组无明显差异;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板层分离;12周时髓鞘崩解明显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清晰;24周时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融合,新生神经纤维管细壁薄,无髓神经纤维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模糊。A组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清晰,肌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B组术后1、2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C组术后1、2周时,除肌细胞截面积轻度缩小外,与对照组无明显不同;4周时肌细胞截面积缩小,局部肌细胞破坏;12周时多数肌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A组和B组术后1、2周运动终板结构清晰完整。C组术后1、2、4周时运动终板结构较A组、B组无明显差别;术后12周时相对完好运动终板与破坏运动终板并存,高倍电镜下观察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层次分明,各层结构内可见细小颗粒,突触间隙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突触小泡,肌板清晰,同时也可见突触皱褶及突触前、后膜不可辨,肌板结构不清晰;术后24周时找不到运动终板。结论: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形态结构随时间退变程度逐步加重甚至消失;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明显变化,24周时出现显著的结构损害和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3.
红外热像图与疼痛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红外热像学是利用红外线辐射成像原理观察人体表面温度变化、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红外热像技术在国外临床应用已近40年,近10余年来我国临床应用与研究也有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4.
体位变化对血脂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5.
高频超声监测舒降之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高频超声监测随访 2年舒降之治疗组的颈动脉管壁改变。结果 舒降之治疗 2年后IMT和IMT横截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IMT变化速度为年下降 0 .0 3mm。颈动脉超声分型的变化无显著意义 ,但粥样斑块分型于随访前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降脂药物能减轻甚至逆转早期动脉壁粥样病变 ,高频超声是首选的无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6.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后者称为"南五味子"。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且应用于多种成方制剂。早在明代南北五味子的疗效差异已被众多医家认识,自200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并建立了各自的质量控制标准,直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不断完善,南、北五味子形态、产地不同,成分各有差异,功能主治各有侧重,但目前临床使用存在南北五味子混用之现象。所以为了区分南北五味子,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地将五味子应用于现代临床的治疗,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南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搜集、检索、归纳、总结,从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其中北五味子挥发油成分、总木脂素的含量、多糖疗效均大于南五味子),药理作用(以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南、北五味子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南北五味子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根本上真正分开,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成人的刺激性全唾液流速及唾液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方法:将97例健康成人分成4个年龄组,分别为青龄组(20~39岁)、中龄组(40~59岁)、老龄组(60~79岁)、长寿组(80岁以上)。在上午8:00~10:00空腹,以2.5ml/L洗必太漱口,以20ml/L柠檬酸刺激舌背前1/3,以双蒸水漱口后采集全唾液5min,记录样本容量,并计算其流速。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唾液中NO浓度,并计算其唾液中NO的单位时间含量。结果:(1)青龄组刺激性全唾液流速高于中龄组、老龄组、长寿组(P<0.05);中龄组、老龄组、长寿组之间唾液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刺激性全唾液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龄组NO单位时间含量显著高于中龄组、老龄组和长寿组(P<0.05),中龄组、老龄组、长寿组之间的NO单位时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中老年人群的刺激性全唾液流速显著低于青年人群;(2)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刺激性全唾液中的NO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单位时间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颌骨骨折与颌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患者肾功能紊乱及纠正肾功能紊乱的对策。方法 对 60例颌骨骨折患者抽血检验肾功能变化 ,分单纯损伤组和合并脑损伤组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脑损伤组尿素高出正常值者占 2 2 % ,单纯骨折组占 17% ,肌酸前者高出正常值者占 5 % ,后者占 12 % ,二氧化碳前者低于正常值者占 40 % ,后者占 17% ,尿酸前者低于正常值者占 40 % ,后者占 17% ,血糖前者高于正常值者占 60 % ,后者占 16% ,除肌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 (P >0 .0 5 ) ,其余 4项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颌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由于氧代谢障碍 ,较单纯颌骨骨折组更易引起肾功能紊乱 ,导致各项生化指标异常 ,这对临床救治提供了参考依据。改善肾功能紊乱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肾血流灌注和给氧。  相似文献   
89.
严重骨性上颌后缩患者,可通过采用DO技术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向前水平牵引上颌骨,从而解除反覆盖,建立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目前文献一般以“上颌骨前移距离”描述牵引成骨的效果,但所选取的头影测量分析法中,并没有一项指标直接反映这个移动距离。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着重分析上下颌骨的矢状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将其用于安氏Ⅲ类错[牙合]研究者较少。作者应用Pancherz分析法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对上下颌骨的作用,初步探讨牵引成骨矫治骨性上颌后缩的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是新近在骨和牙齿组织中发现的蛋白.检测MEPE在牙齿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随着组织分化MEPE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MEPE蛋白在人牙胚中的表达进行初步定位.分别分离培养人的牙髓细胞和成釉器上皮细胞,应用半定量PCR技术探讨MEPE在这两种细胞中的时序表达变化.结果 MEPE在成釉细胞、牙髓和成牙本质细胞中均有表达.MEPE的表达随着牙髓细胞的分化而逐渐下调.随着成釉器上皮细胞培养代次的增加,MEPE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MEPE的下调提示MEPE可能在牙齿硬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