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人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和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大鼠BBB评分存损伤后5崩达到20分或21分,B组和C组大鼠存术后2周以后BBB评分维持在8分.D组大鼠BBB评分维持在0。B组和C组大鼠脊髓顺行追踪显示脊髓损伤区和尾侧无追踪剂分布.连续矢状冰冻切片抗神经丝(NF)染色未见连续NF通过损伤区,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如果在8分以下,就需要慎重评价,这种运动有可能完全是或包括有自发的后肢运动。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假手术组(A组)8只,只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重物坠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4只,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B组)、5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和10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n=8)。术后1d开始灌胃给予辛伐他汀每天一次,连续治疗5周。术后1d、3d以及1~8周,进行BBB评分、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在第8周时电生理检测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随后处死取材,病理学检查(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残余髓鞘情况。结果:术后2周时,BBB评分D组高于B组(P<0.05);建模3周~8周,BBB评分D组及C组均高于B组(P<0.05),且D组最高(P<0.05)。建模3周时,斜板试验D组及C组均大于B组(P<0.05),且4周~8周,D组角度均大于C组(P<0.05)。感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D组,C组的潜伏期小于B组(P<0.05),且D组波幅高于B组(P<0.05)。病理学检查,D组,C组比B组有更多的髓鞘残余(P<0.05)。结论:辛伐他汀急性期治疗脊髓损伤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联合BMSCs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取10~15日龄SD乳鼠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至第4代备用。取24只成年SD大鼠眶后静脉血采用改良低速离心法制备i-PRF后,采用改良挤压损伤法制作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部位鞘膜内注射BMSCs悬液+自体i-PRF、自体i-PRF、BMSCs悬液、生理盐水。术后1~8周每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患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髓鞘、细胞核等细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结果术后大鼠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死亡。术后1周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A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C、D组,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缺损及脱髓鞘改变;B组神经纤维结构欠清晰,轻度肿胀;C组神经纤维部分结构紊乱,局部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连续性欠佳,明显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部分缺损。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神经纤维结构清晰,髓鞘完整,细胞核致密;B组较A组稍次之;C组神经纤维结构模糊,有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结构紊乱,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连续性中断。Western blot检测示,各组Nest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i-PRF与BMSCs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髓鞘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hABC治疗组(A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24只。A、B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大鼠T9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1 h和之后连续7 d每天1次经蛛网膜下腔注射6μL浓度为1 U/mL ChABC和生理盐水;C组仅打开椎管,不损伤脊髓。术后1、7、14、28 d,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取出损伤段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C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A、B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8 d时A组BBB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HE和Nissl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脊髓组织形态和神经元数量均优于B组。术后各时间点A、B组MBP和GAP-43的积分吸光度(IA)值及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高于C组(P<0.05),术后7、14、28 d时A组MBP和GAP-43的IA值明显高于B组(P<0.05),GFAP染色阳性面积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ChABC能有效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提高MBP和GAP-43表达并抑制GFAP表达,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化,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观测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对膈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15只,建立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并植入膈神经刺激器。B组组每日施加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8h),A组不施加电刺激干预。两组分别于颈髓损伤前、术后1、2、4周行血气分析检测;术后1、2、4周对膈肌、膈神经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膈肌肌纤维细胞横截面的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髓损伤术后1周,两组PaO_2值都下降,PaCO_2都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PaO_2值开始回升,PaCO_2值无明显变化,B组PaO_2值继续降低,PaCO_2值继续增大,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B组PaO_2值明显升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aCO_2恢复至正常水平,与A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膈肌细胞横截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A组膈肌细胞横截面积均较B组组明显减小,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2周时膈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不清,4周时局部肌细胞破坏;B组4周时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仍清晰。A组术后1周时膈神经结构正常,2周时可见髓鞘增生,鞘索比例增大,数目减少;4周时可见髓鞘异常增生明显,神经间质水肿,微管微丝线粒体大量缺失。B组膈神经始终为正常结构。结论: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能够促进颈髓损伤后新西兰大白兔膈肌呼吸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膈神经刺激能够延缓颈髓损伤后膈肌萎缩和膈神经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8)、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n=24)和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治疗组(C组,n=24),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治疗。分别在术后3、7、14d对B、C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再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Nogo-A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Nogo-A表达量,并与A组比较。结果: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细胞浆和脊髓神经纤维周围呈包裹神经纤维的状态。B、C组各个时间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d时最高,14d时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G)的培养及其对大鼠脊髓挫伤加横断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OB)做OEG培养,OEG植入挫伤加横断伤的大鼠脊髓内(A组),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B组)和单纯椎板切除(C组)的对照组。观察术后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取材,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和双笨亚甲胺(Hoechst)标记的OEG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1)手术4周后,BBB运动功能得分A组均高于B组。(2)在脊髓损伤区及其周围,神经纤维A组数量多于B组,均少于C组。(3)Hoechst标记的OEG大量存在于A组脊髓损伤段周围。结论:OEG移植具有明显促进脊髓挫伤加横断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A组(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B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C组(急性脊髓损伤后甲强龙治疗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 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 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 d时最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甲强龙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基础,但再生轴突受神经自身条件及损伤微环境的限制。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区早期、大量的巨噬细胞聚积可改善局部微环境,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并促进其再生;而周围神经移植可为随后发生的再生轴突提供通道和营养物质,两者联合应用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4组,A组大鼠在T。脊髓半切加洞性损伤;B组在上述基础上行肋间神经移植;C组行巨噬细胞移植;D组行巨噬细胞和肋间神经联合移植。术后1、3天和1、2、4、8周收集脊髓标本并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巨噬细胞及神经纤维计数。结果D组大鼠术后4周以上时BBB运动功能评分平均提高1分,镜下观察见C、D组大鼠在伤后4周内巨噬细胞及再生轴突数目均高于A、B组。结论该方法可减轻脊髓损伤并促进其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患者进行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探讨剩余半球脑功能及运动传导通路.方法 以5例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头部散在5点进行经颅磁刺激,取双上肢肱桡肌和拇短展肌作为靶肌分别记录肌肉静息和收缩时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静息刺激时,部分患者患肢靶肌肉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部分患者肌肉静息或收缩时刺激间一位点可同时在双侧同名肌肉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结论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存在支配同侧肢体运动的运动中枢及皮质脊髓联系的同侧传导通路,提示其患肢的运动功能有恢复的潜能.镜像运动的发生可能与双侧肢体运动皮质中枢的重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肌肉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探讨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以损伤后不同的神经修复时间(0、2、4、6、8、10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后肢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侧(对照组).神经修复手术后第6周取材,测定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0~4周组行神经修复后肌肉湿重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肌肉湿重下降尤为明显,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2周内神经修复组,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组,CGRP灰度值明显低于2周内神经修复组(P<0.05);8周后进行神经修复其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与6周内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透射电镜观察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提示神经损伤后2~4周内修复效果较好,6周后修复萎缩肌肉逆转可能性降低,但其各项指标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指征尝试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肌肉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探讨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以损伤后不同的神经修复时间(0、2、4、6、8、10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后肢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侧(对照组).神经修复手术后第6周取材,测定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0~4周组行神经修复后肌肉湿重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肌肉湿重下降尤为明显,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2周内神经修复组,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组,CGRP灰度值明显低于2周内神经修复组(P<0.05);8周后进行神经修复其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与6周内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透射电镜观察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提示神经损伤后2~4周内修复效果较好,6周后修复萎缩肌肉逆转可能性降低,但其各项指标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指征尝试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慢性、顽固性疼痛,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疗效不佳,探讨新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更多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运动皮质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较多. 目的 探讨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内容 总结分析近20年来国外MCS临床应用及研究有关文献,探讨其方法、可能的治疗机制及研究进展,对MCS临床疗效及优、缺点进行分析. 趋向 MCS是临床上治疗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为理想的方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行更多研究、不断改进及完善.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vital role of the motor endplate zone in the survival of free autogenous skeletal muscle transplants, applied to orthotopic sites, was investigated in twelve rabbits. Such free grafts, when the muscle bell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resulted in successful survival of the graft only in that segment containing the motor endplate zone.Presented at the Swiss Society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Rapperswil, Switzerland, October 9, 1976  相似文献   

16.
Finding creative therapeutic activities to help patients regain range of motion and strength in fun ways are keys aspects to man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These authors examine the use of magic tricks as a way to enhance a hand therapy program – Victoria Priganc, PhD, OTR, CHT, CLT, Practice Forum Edit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追踪法比较神经端侧缝合与对端缝合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切断其右侧腓总神经后,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端侧吻合组:腓神经远断端与胫神经侧方窗口缝合。(B)对端缝合组:腓总神经近、远端作对端缝合。(C)对照组:腓总神经不作缝合。术后2、4、6、8、10及12周,3组各取2只鼠,自腓总神经最远端注射0.1μlHRP(30%),72小时后取出大鼠T12~L6脊髓节段和相应的后根神经节,作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术后12周时,同侧L2~5后根神经节,脊髓后角、前角出现典型的HRP阳性标记细胞,比B组慢6周。细胞数量比B组少45.7%(t=4.92,P<0.01)。C组则一直未见HRP阳性标记细胞。结论神经端侧缝合后可以再生,但其速度和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端缝合差。  相似文献   

18.
探讨运动神经在进入肌肉的部位截断或合并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Wister大白鼠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运动神经直接埋入肌肉;B组,自体神经移植后埋入肌肉;C组,自体静脉移植后埋入肌肉。于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肌电活动,并光镜及电镜观察运动终板再生的情况。结论运动神经入肌段缺损无法直接埋入肌肉时,可考虑用静脉移植后埋入肌肉。  相似文献   

19.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组临床少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常因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功能不全。此类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文章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从MND的疾病特征、手术方式选择、术前评估、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指...  相似文献   

20.
损伤大鼠坐骨神经诱导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坐骨神经高位损伤后是否出现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方法取鼠龄为5~6周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20~150g。大鼠分组:(1)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2)实验组:18只大鼠。高位切断并结扎其坐骨神经,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术后5、14、21天3个不同时间组。按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后,切取L4~6节段腰髓,制成石蜡切片。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DP标记法标记凋亡的神经元。结果对照组未出现阳性标记的细胞。神经损伤后第5天有1只大鼠伤侧前角出现3个阳性标记的凋亡运动神经元。伤后第14天、21天出现凋亡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2.2±1.2及5.2±2.3个(x±sx,下同)。结论当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并被结扎后,由于阻断了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行运输,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