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Pub Med,纳入所有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纳入的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患者共计6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OR=3.739,95%CI(2.377,5.883),P0.00001],改善hs-CRP水平[WMD=-4.685,95%CI(-5.917,-3.453),P0.00001],改善ESR水平[WMD=-4.359,95%CI(-5.078,-3.639),P0.000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一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hsCRP和ESR水平。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的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70—2016年发表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的相关文献,统计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中血瘀证证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并对其相关文献所纳入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每篇文献中有具体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出现频数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6篇。其中有3篇文献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型患者的比例分布 50%。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所参考的诊断标准分别有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行业标准)及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纳入的这4个诊断标准中,共同的证候有:胸闷,心胸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结代5项。不同点则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疼痛的特点、伴随症等方面有了新认识。而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证候组成、出现频数及所占总研究人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分析中,百分比大于50%的证候有胸痛(心胸刺痛)、固定不移、胸闷、心悸、舌黯红、舌底青紫/舌下脉络紫、脉沉或涩。结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相关文献证候组成的研究与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是最受中医医疗与教学的肯定,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明确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3.
目的基于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模型组、3-MA组、模型+3-MA组、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3-MA组LC3-Ⅰ/LC3-Ⅱ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细胞中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力增高(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g3、Atg4b、Atg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EA.hy926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即Atg12-Atg5通路和LC3-PE通路相关蛋白,发挥其保护EA.hy926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生物学活性,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线粒体作为靶点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治疗。而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与中医中"脾"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并且脾失健运所产生的痰浊血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从"脾-线粒体"之间的关联来探究脾虚痰瘀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5.
"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理论的经典应用之一,对病机大致相同的不同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脾是人体内重要脏腑之一,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主运化,主统血,脾失健运,功能失常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同时发现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基于"异病同治"探讨"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舍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呜-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舍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收集1989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血脂、彩超、C反应蛋白、凝血等理化指标,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探究理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AVL与I;V4与V5、V6、及ST段下降总和;V2与V3及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心脏彩超与颈动脉彩超等理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度相关的理化指标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诊病的准确性,也可以节省诊病时间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8.
目的基于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探讨绞股蓝总甙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绞股蓝总甙2.973 g/(kg·d)、辛伐他汀2.275 mg/(kg·d)灌胃8周,模型对照组、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ULK1、Beclin1、LC3、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G、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管腔见较大粥样斑块,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管腔粥样斑块明显减少,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1或P0.05)。结论绞股蓝总甙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研究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内皮细胞MC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原代培养的大鼠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RT-PCR方法观察各组MCP-1mRNA表达情况;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MC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MCP-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各组MCP-1mRNA和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各组在影响MCP-1蛋白含量方面存在剂量依赖性(P<0.05),但在影响MCP-1mRNA表达方面无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剂能够通过抑制MCP-1,减少单核细胞聚集起到抗炎作用进而发挥其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0.
应用转律汤辨证治疗房颤120例——附西药对照组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运用古方小定心汤及养心汤化裁而出的补气转律汤及滋阴转律汤辨证应用于AF的治疗,与抗心律失常西药乙胺碘呋酮疗效相近.且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