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477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663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332篇
  4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目的分析中药石菖蒲联合奥拉西坦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血清和脑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tau(P-tau)及炎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均为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的造模成功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制备腹腔注射D-半乳糖6 w,分为模型组、单纯奥拉西坦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和高剂量联合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实验5个组均每日灌胃给药5 w,其中空白对照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5 ml/kg,实验组分别给予奥拉西坦40 mg/kg、石菖蒲0.5 g/kg+奥拉西坦40 mg/kg、石菖蒲1.0 g/kg+奥拉西坦40 mg/kg和石菖蒲高剂量2.0 g/kg+奥拉西坦40 mg/kg。实验结束次日10%水合氯醛(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后取大鼠血液和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和脑组织海马区Aβ、tau、P-tau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蛋白含量,评估石菖蒲联合奥拉西坦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血清和脑组织海马区Aβ、tau、P-tau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和脑组织海马区Aβ、tau、P-tau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蛋白含量均下降且石菖蒲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石菖蒲联合奥拉西坦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奥拉西坦,其作用可能与减低血清和脑组织海马区的神经因子及炎性因子表达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住院患者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科制作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软件提取201 1年及2012年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本院2011年及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54.02[用药频总频度(DDDs)/(100人·d)]和52.15 DDDs/(100人·d).两年相比,使用强度最高的均为头孢类抗菌药物,排序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基本相同.重症监护室、肝胆外科、急诊日间病房、关节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一病区、胃肠外科连续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前十位之列[2011年分别为193.68、107.94、97.12、91.32、89.93、89.48、87.81 DDDs/(100人·d),2012年分别为157.91、130.19、93.58、83.58、88.58、85.94 DDDs/(100人·d)].结论 本院2011年及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不符合国家规定,但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类为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滥用现象.2012年较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逐渐合理,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的13例,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通过正确的护理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患者120例在常规护理中增加一系列的舒适护理手段,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出院患者的医疗回访得知患者满意度达99%。且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无患者及家属投诉。结论本科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享受高品质的护理出发将舒适护理应用到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超声检查诊断的24例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病例。结果 24例产前诊断的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病例,12例单独存在,9例伴发其他心内异常,3例伴发心外异常。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可以作为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重要切面。右位主动脉弓可以单独存在,亦可以伴发其他心内或心外异常。  相似文献   
86.
颈动脉狭窄( Carotid stenosis,CS)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数CS的病因,CS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可随时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质量,80%以上脑梗死的病因在于CS.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单发的,而且90%的病变位于颈内动脉(ICA)起始处2 cm内,CS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87.
<正>通过对191名砷化物、铅、苯、聚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测定,探讨其在职业病诊断上的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结合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选择单一接触砷化物、铅、苯、聚氯乙烯的工人共计191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砷化物、铅、苯、聚氯乙烯浓度。另取同一地区不接触任何工业毒物的职业人群53人为对照组,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工  相似文献   
88.
介绍一种新型胃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胃管为一长 96cm ,前端有 3个引流孔 ,每个孔相距 5cm ,胃管末端为引流口 ,接负压吸引装置。在行胃管冲洗或胃内注药等护理操作时 ,需反复分离胃管与负压吸引装置接头 ,胃液流出极易污染病人被褥和护理人员 ,增加感染机会 ,增加护理工作量。为此 ,我们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改进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构造与材料胃管整体由硅胶构成 ,全长 96cm ,前端有引流孔 5个 ,每孔直径增加 0 .1cm ,使胃液引流更通畅。在距引流口15cm处设冲洗口 1个 ,冲洗口用橡胶螺旋塞封闭 (见图 1)。2 使用方法2 1 为需胃肠减压或留置胃管的病人安放…  相似文献   
89.
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lt;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告5例一个半综合征,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2.4岁。5例均有患侧眼内收、外展不能,对侧眼内收受限,其中4例外展有眼震。另外,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例1同时有对侧中枢性面合瘫。本组5例均做头CT扫描,2例为桥脑出血,1例为桥脑梗塞,其余2例尽管脑干无异常,但根据病人年龄大,起病急,基底节区有腔隙性梗塞,提示为桥脑梗塞。由于CT扫描对脑干病变分辨力差,可能将小的梗塞灶遗漏。以往认为,桥脑侧视中枢被破坏,侧视麻痹会持久存在。本组5例根据病因不同,及时采取正确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侧视麻痹很快恢复正常。一个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患侧眼不能向左右运动,对侧眼不能内收、外展时出现眼震。病变位于同向运动不能侧副外展神经核,同时波及副外展核腹内侧的内侧纵束。一个半综合征病变位于桥脑实质,因此完全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瘫,本组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1例同时对侧中枢性面合瘫,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即桥脑梗塞灶部位较高,波及到尚未交叉到对侧的锥体束,或在桥脑及以上部位有两个梗塞灶并存。一个半综合征,尽管病变在桥脑实质,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仅有眼侧视麻痹,常首先就诊于眼科,提高对本征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