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68篇
  免费   2645篇
  国内免费   1542篇
耳鼻咽喉   574篇
儿科学   548篇
妇产科学   385篇
基础医学   2115篇
口腔科学   680篇
临床医学   7413篇
内科学   3099篇
皮肤病学   547篇
神经病学   1036篇
特种医学   17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356篇
综合类   17563篇
预防医学   3808篇
眼科学   1780篇
药学   6944篇
  71篇
中国医学   8524篇
肿瘤学   1433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1108篇
  2022年   1183篇
  2021年   1322篇
  2020年   1510篇
  2019年   1455篇
  2018年   746篇
  2017年   1196篇
  2016年   1375篇
  2015年   1763篇
  2014年   3045篇
  2013年   2852篇
  2012年   3726篇
  2011年   4045篇
  2010年   3647篇
  2009年   3473篇
  2008年   3937篇
  2007年   3758篇
  2006年   3398篇
  2005年   3606篇
  2004年   3091篇
  2003年   2777篇
  2002年   2402篇
  2001年   2151篇
  2000年   1790篇
  1999年   1391篇
  1998年   1093篇
  1997年   960篇
  1996年   885篇
  1995年   744篇
  1994年   547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8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鼻腔菌群失调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治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拭子培养结果,根据是否存在鼻腔菌群失调将患者分为菌群正常组(n=114)和菌群失调组(n=130),并分析菌群失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菌群失调组患者共培养出409株优势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菌群失调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比例高于菌群正常组(P=0.044),预后评分PINK≥1的中危或高危患者比例亦高于菌群正常组(P=0.003)。治疗结束时,菌群失调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组(45.5% vs 61.4%,P<0.05),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低于菌群正常组(48.4% vs 63.9%,P=0.048)。亚组分析显示,早期及PINK低危患者中,菌群失调与否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关(P=0.022, 0.011)。结论 鼻腔菌群失调与ENKT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针对鼻腔菌群失调的措施可能进一步改善ENKTC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小腿骨折患者,对其开展外固定支架治疗,并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60例小腿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治疗后,均获取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复位选取骨折解剖患者39例,选取近解剖患者2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2±0.6)个月,成功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7.6±1.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断针情况,均未出现相关感染情况,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对患者可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Ilizarov环形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Ilizarov环形外固定患者46例为Ilizarov外固定组,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38例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肢负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lizarov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但骨折愈合时间及下肢负重时间均短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P<0.05)。Ilizarov外固定组患者发生感染5例(10.87%)、愈合延迟1例(2.1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2.63%)、移位或旋转1例(2.63%)、骨密度下降3例(7.89%)、关节功能下降3例(7.89%)、肌肉萎缩2例(5.26%)、愈合延迟1例(2.6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550,P=0.035)。结论 Ilizarov环形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具优劣,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患者痊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后给予中药坐浴治疗,中药的主要成分为二花20g、蒲公英30g、大黄30g、黄柏30g、鱼腥草30g、芒硝30g、地榆20g、槐角20g、五倍子15g。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0%,观察组8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期、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均较短(均P<0.05)。结论中药坐浴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并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快,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9.
<正>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指视轴常常分开,当远视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当近视物时,可保持正位[1-2]。发病时,该病多先出现外隐斜,即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发病初期,仅在看远时发生,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出现看近物时亦可出现外斜。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好发于儿童早期,其发病率高达1%,占斜视的80%左右[3]。导致该病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2-2014-01收治的5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腰穿放脑脊液;研究组28例患者通过放置脑室型颅内压探头监测颅内压,每小时记录1次,并采取经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根据颅内压调整引流器高度;对于颅内压>25 mmHg者适当加用脱水药物,使颅内压维持在15 mmHg左右,并持续监测记录.术后动态颅脑CT复查,观察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及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进行Barthel指数与KP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Hunt-Hess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7例(25.0%),未发生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64.28%(18/28),继发往脑梗死发生率14.28%(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研究组Barthel指数分级Ⅰ级+Ⅱ级患者占82.14%(23/28),对照组为46.43%(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6个月时KPS评分,Hunt-H essⅡ级患者分别为78.6分和90.2分(P>0.05),Hunt-HessⅢ级分别为42.6分和92.0分(P<0.05),Hunt-HessⅣ级分别为32.6分和76.8分(P<0.05),Hunt-HessV级分别为1.68分和18.9分(P>0.05).结论 脑室内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行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出现,其对Hunt-Hess分级Ⅱ、Ⅳ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