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间,梗死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以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的关系,为细胞移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在MI后不同时间,用PCR测定梗死组织中SDF-1表达的水平。提取梗死心肌组织提取液,在Costar Transwell 双层细胞培养皿观察MI后不同时间梗死心肌组织对MS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SDF-1在组织脏器内的表达存在差异,MI梗死心肌组织中SDF-1的表达呈现出时间变化的趋势,梗死后48 h 达到高峰水平。梗死后的心肌组织对MSC迁移的影响与SDF-1的表达呈相同的变化程序,梗死后48 h 对MSC的趋化作用最强。经SDF-1的受体CXCR4特异性阻滞剂处理后,MSC向梗死组织提取液迁移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MI后的早期,局部组织中SDF-1的表达明显升高,并可在MI后2周内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其对于移植细胞向梗死区域迁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通过心脏超声复查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MSCs 经静脉注射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细胞在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死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细胞移植后3周、6周实验组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心功能没有进一步恶化。结论 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并不影响其组织结构;移植细胞有向梗死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而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12,律失常出现。18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低强度635 nm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SD大鼠BMSCs以InGaAsP半导体激光(635 nm,60 mw)不同能量密度(0,0.5,1.0,2.0和5.0 J/cm2)照射,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BrdU法绘制BMSCs增殖曲线.结果 低强度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的增殖,最佳能量密度为0.5 J/cm2;大鼠BMSCs能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泌VEGF、NGF;5.0 J/cm2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显著促进BMSCs分泌VEGF、NGF.结论 635 nm波长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能够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增殖及分泌功能,且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明胶微球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移植于猪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周边区3周后MSC的生存情况,结合磁共振成像(MRI),阐明改善局部微环境对自体MSC移植于缺血心肌后转归的影响,并直观评价MRI对移植MSC在体示踪及半定量分析的可靠性.方法 以乳化冷凝法制备VEGF缓释明胶微球并评价其缓释性能.成年中华小型猪12头,抽取髂骨骨髓并制备自体MSC,以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标记细胞.按照随机化表将动物分为MSC移植组及MSC-VEGF缓释微球联合移植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后第14天,直视下经心外膜于MSC组动物心肌梗死周边区注射MSC(9×107),于MSC-VEGF缓释微球组注射MSC(9×107)及VEGF缓释明胶微球(含9 μg人重组VEGF165).细胞和(或)微球移植后24 h及21 d,磁共振FGRE序列T2*像检测干细胞移植点低信号区的面积及信号强度.病理组织学检测细胞移植区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及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明胶微球平均粒径为(104.0±22.6)μm,体内、外缓释VEGF均可达到10 d以上.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第14天,梗死区面积为33.6%±8.9%.细胞移植后24 h,MSC注射点于MRI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T2*低信号区,细胞移植3周后,两组注射点T2*低信号区面积均减小(P<0.05),其与正常心肌组织间的信号对比度均减低(P<0.05).MSC-VEGF缓释微球组移植点毛细血管密度高于MSC组[(15.2±5.4)个/高倍视野比(10.2±5.0)个/高倍视野,t=2.43,P<0.05].MSC-VEGF缓释微球组MSC注射点移植细胞数多于MSC组[(354±83)个/高倍视野比(278±97)个/高倍视野,t=3.14,P<0.05],而MSC凋亡率则小于MSC-VEGF缓释微球组[(6.4±4.1)%比(11.9±4.8)%,t=2.97,P<0.05].结论 VEGF缓释明胶微球可以改善移植于缺血心肌区3周后MSC的生存情况.移植干细胞所生存的微环境是影响其转归的重要因素.MRI对于移植干细胞位置的在体示踪是可靠的,但不能作为对移植细胞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理疗在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 104 例焦虑抑郁患者应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对照组采取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疗治疗,2 组疗程均为 4 个月。观察比较 2 组应激反应激素水平、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 (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54,P<0.05)。治疗前,2 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TCH)、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 (CORT)、生长素 (HG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ACTH、CRH、COR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GH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P<0.05);且研究组 ACTH、CRH、CORT 水平低于对照组,HGH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HAMA-14 评分及 HAMD-17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 HAMA-14 评分及 HAMD-17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理疗治疗焦虑抑郁患者效果确切,可调解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77.
目的: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是近年发现的有前景的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探讨人血清FSTL-1水平是否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具有相关性。方法:入选瓣膜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患者1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FSTL-1水平。通过超声心动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等左心室重构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FSTL-1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及左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FSTL-1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径(r=0.444,P0.001)、LVMI(r=0.43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r=-0.236,P=0.004)、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0.244,P=0.003)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控制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化指标后,FSTL-1水平仍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β=0.635,P=0.002)。ROC曲线分析表明,FSTL-1是左心室肥大的血清标记物(AUC=0.707,95%CI为0.596~0.812,P=0.001)结论:血清FSTL-1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呈独立、显著的相关性。为FSTL-1作为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近年发现的重要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探讨人血清GDF-15水平是否与左室重构程度具有相关性。方法入选瓣膜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患者1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GDF-15水平。通过超声心动测定左室舒张末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相对室壁厚度等左室重构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GDF-15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左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F-15水平与左房前后径(r=0.169,P=0.041)、左室舒张末径(r=0.431,P0.001)、LVMI(r=0.42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307,P0.001)、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0.254,P=0.002)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控制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化指标后,GDF-15水平仍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标化的相关系数β=1.446,P0.001)。GDF-15对左室肥大具有良好的诊断特性(AUC=0.737,95%置信区间为0.624~0.850,P=0.001)。结论血清GDF-15水平与左室重构程度呈独立、显著的相关性。为GDF-15作为心血管疾病血清标记物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在乳鼠心肌细胞中C反应蛋白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表达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诱导MMP-10的表达。分别应用酶谱法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培养上清中MMP-10的活性和细胞中MMP-10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观察胞外调节激酶(ERK)通路以及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的蛋白水平的变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反应蛋白组,C反应蛋白+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结果:心肌细胞给予C反应蛋白(5μg/ml)刺激后24 h,细胞培养上清中MMP-10活性较对照组升高了9.23倍(P0.01);细胞MMP-10 mRNA水平与0 h相比,6 h增加了0.83倍(P0.05),12 h达最高,增加了2.67倍(P0.05),24 h略有下降,增加了1.92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可激活心肌细胞p-ERK1和p-ERK2,从15 min开始,可持续到240 min;C反应蛋白刺激细胞4 h,活化蛋白-1的蛋白水平与0 h相比,增加了3.66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心肌细胞,可阻断C反应蛋白引起的活化蛋白-1的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以及MMP-10活性的增加及MMP-10 mRNA的表达。结论:C反应蛋白通过ERK通路,上调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的蛋白水平,从而对心肌细胞中MMP-1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80.
皮肤桥蛋白(dermatopontin,DPT)是1989年Neame等人在提纯牛皮肤的硫酸皮肤素蛋白多糖时和硫酸皮肤素蛋白多糖共同提取出来的,并被称作“22kDa蛋白质”。1993年在猪的皮肤中发现了“22kDa蛋白质”的同族体,因其富含酪氨酸残基故将其称为“富含酪氨酸的酸性基质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