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实验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48h后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观察异搏定对四氧嘧啶诱导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防性注射异搏定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升高。本工作提示异搏定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过氧化脂质的产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汤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热化瘀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及半身不遂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EEP)及血沉(ESR)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汤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其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63.
肾上腺髓质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免疫活性的AdM及其AdMmRNA在大鼠和人脑内的分布。结果在所检查的大鼠每一个脑区,包括大脑皮层、室旁组织、下丘脑、中脑、延髓和小脑均发现有免疫活性的AdM及AdMmRNA存在,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发现,在大鼠的室旁组织和延髓中,AdMmRNA表达水平较高。在人脑也发现有AdMmRNA表达。结论在大鼠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肾上腺髓质素,它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神经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4.
心肌梗死对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机制,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后,分别于1天、7天、1个月时处死动物,采用ELISA方法分析大鼠左心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柠檬酸合成酶、己糖激酶的含量及乳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的活力。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1天,左心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柠檬酸合成酶的浓度下降,己糖激酶的浓度增加(P<0.05)。酶的活力变化与酶的含量变化相一致。心肌梗死后1个月时这些关键酶的变化恢复至大致正常水平。结论心肌梗死后的急性期,左心室存活的心肌组织中有氧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表达下调,无氧糖酵解相关的关键酶表达上调。随着病程的进展上述变化恢复,这可能是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一种代偿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5.
左心室早期几何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几何重构基本规律。方法:中国小型猪12只,体重为18~20 kg,随机分成实验组(n=6)及对照组(n=6)。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等流量点,测定左心室心底和心尖部位血流动力学。结扎前、结扎后24小时、1周、4周磁共振成像测定左心室腔各个几何元素的变化。结扎后4周取出心脏标本,4%多聚甲醛固定1周,磷钨酸-苏木素等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结扎后1周、4周心脏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侧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长轴长度、收缩末期左心室长轴截面积、收缩末期第二左心室长轴截面积、收缩末期左心室长轴周长显著增加(P<0.0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4周,左心室主腔与第二左心室之间收缩压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第二左心室的形成是左心室几何重构的主要特征;磁共振成像舒张末期左心室长轴长度,收缩末期左心室长轴的周长、面积显著延长,可作为评价左心室几何重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分泌型簇蛋白(secretory clusterin,sCLU)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大鼠肺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MCT组(n=24),MCT组给予腹腔注射60 mg·kg-1MCT,对照组(n=6)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检测注射MCT后1、2、3、4周大鼠肺组织中sCLU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sCLU在肺血管中的定位情况及血浆中sCLU浓度的变化。结果 sCLU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MCT组大鼠肺组织中呈时间依赖性的明显升高,并且其主要定位于重构肺小动脉的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sCLU的血浆浓度随PAH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且其与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右室肥厚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sCLU在MCT诱导PAH大鼠的肺组织和血浆中表达明显升高,它可能在肺血管重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可能是反应PAH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7.
王国亮  魏英杰 《中国医药》2014,(8):1246-1248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Bootcov等于1997年首次从人骨髓单核细胞系U937 c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最初被命名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其编码的蛋白具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细胞因子的结构学特征,属于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1].该家族成员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涉及器官发生、组织修复以及肿瘤发生和转移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心肌细胞、小鼠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大时以及心力衰竭患者,GDF-15的表达明显增加,而且其血浆水平与疾病的诊断、预测以及预后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GDF-15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2-3].本文就近年来GDF-15作为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以血糖为检测指标,观察了汉防己甲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①预先给予不同剂量的汉防己甲素,皆可不同程度地防止四氧嘧啶升高血糖的作用,其预防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②预先给予汉防己甲素(100mg/kg)预防组和注射四氧嘧啶后24h给予汉防己甲素(100mg/kg),预防组于注射四氧嘧啶(0天)后第2、3、5、7天的血糖浓度与对照组同天血糖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注射四氧嘧啶前后一定时间给予汉防己甲素均可预防四氧嘧啶致高血糖作用的发生。动态观察1周,预防组血糖浓度稳定,无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