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72篇
  免费   3637篇
  国内免费   1642篇
耳鼻咽喉   935篇
儿科学   249篇
妇产科学   388篇
基础医学   2043篇
口腔科学   880篇
临床医学   16408篇
内科学   4963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1321篇
特种医学   28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14679篇
综合类   42366篇
预防医学   6488篇
眼科学   849篇
药学   17471篇
  184篇
中国医学   8882篇
肿瘤学   1145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1308篇
  2022年   1517篇
  2021年   2247篇
  2020年   2792篇
  2019年   2706篇
  2018年   1165篇
  2017年   2519篇
  2016年   2733篇
  2015年   3302篇
  2014年   6118篇
  2013年   5802篇
  2012年   7205篇
  2011年   7713篇
  2010年   7159篇
  2009年   6916篇
  2008年   7316篇
  2007年   6706篇
  2006年   5946篇
  2005年   6287篇
  2004年   5488篇
  2003年   5556篇
  2002年   4459篇
  2001年   3735篇
  2000年   2887篇
  1999年   2295篇
  1998年   1863篇
  1997年   1661篇
  1996年   1475篇
  1995年   1252篇
  1994年   974篇
  1993年   637篇
  1992年   508篇
  1991年   458篇
  1990年   405篇
  1989年   484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电针颈三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单节段CSR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牵引组及电针联合牵引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根性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电针联合牵引组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及牵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根性疼痛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3个月时,电针联合牵引组患者VAS、PRI和PPI评分均低于电针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N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联合牵引组患者NDI指数低于电针组和牵引组(P0.05)。结论:电针颈三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单节段CSR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和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更能改善患者肢体根性疼痛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口服。观察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皮内皮功能、血清蛋白酶分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SBP、DBP及血脂TG、TC、LDL-C等指标更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AngⅡ、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atK、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更利于控制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3.
74.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推动医疗变革,机器学习算法融入麻醉领域对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机器学习算法在麻醉领域的应用现况及推动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机器学习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机器学习算法在医疗领域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北票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各45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以简易智能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麻醉深度,并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46-14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疗效与评价。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咳嗽时的疼痛情况、术后镇静程度、不同时间点血压及心率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静息及咳嗽状态下,观察组出PACU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PACU后5 min、10 min、15 min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PACU后30 min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及入PACU后各时间点的MAP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入PACU 10 min的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颤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分经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的揿针疗法,观察组采用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揿针疗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对108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安全性及麻醉效果等。结果:组间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明显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90.7%VS 100%),其中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更好,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4.8%VS 3.7%),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更加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