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观察β-谷甾醇对T47D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下游基因PS2的影响,探讨其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 780为工具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Rα、ERβ及PS2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技术检测ERα、ERβ蛋白表达变化。结果:β-谷甾醇可诱导ERα、ERβ及PS2 mRNA表达,且上调ERβ更显著,对PS2 mRNA的诱导作用可以被ICI182 780抑制,能够上调ERα和ERβ蛋白表达,且可以被ICI182 780抑制。结论:β-谷甾醇可以通过ER途径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72.
张丽娟  陶仕英  赵丕文 《新中医》2014,46(10):205-207
<正>卵巢功能早衰(Prem atureO varianFailure,PO F)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PO F是指妇女青春期发育后若在40岁前发生闭经、卵巢萎缩、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促性腺激素水平高达绝经期水平的现象[1]。本病属于继发性病理性闭经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可引发PO F的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代谢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酶学障碍、外界因素等[2]。中医学认为PO F是以肾虚血亏为基本发病机制,后天保养不当,损伤过度也可  相似文献   
73.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机体内具有广泛的功能和作用,除了调控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外,还能够靶向其他表达雌激素受体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血管、骨、骨骼肌等。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骼肌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近年来,雌激素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现阶段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与骨骼肌无力等病变关系密切,ER可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骨骼肌的作用,有效防治骨骼肌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74.
<正>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积累和扩展专业知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也不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知识的载体,而是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未来。此外,在高等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感兴趣的也不仅仅  相似文献   
75.
雌激素是一种参与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调节的重要的固醇类激素.其水平的下降与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可以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或膜G蛋白偶联受体(GPR) 30等介导的基因和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靶细胞受体亚型的特异性分布和状况是影响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最终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时,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的阐明对激素替代治疗(HRT)或植物雌激素的临床应用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其重要病因。激素替代疗法(HRT)虽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有着良好和肯定的疗效,但其在提高妇科肿瘤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多种妇科中药方剂、单味中药及中药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症有确凿疗效且副作用小。其主要通过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并进而影响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中骨代谢相关调节蛋白和因子的表达情况,达到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同时,近年来雌激素相关受体的研究也为全面揭示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用正交设计原理,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对幼鼠子宫增重和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四物汤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将正常性未成熟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9个正交实验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配制的9个生药质量浓度为1 g·mL-1的四物汤药液,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EUSA试剂盒检测血清E2、P、FSH水平,分离子宫并称重,计算子宫系数.结果 熟地等四味药物对幼鼠子宫系数影响顺序为B>D>C>A,子宫系数增加较大的组合为A3B2C1D2,川芎对幼鼠子宫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幼鼠血清E2水平的影响顺序为D>A>B>C,血清E2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3B3C3D2四味药物对血清E2水平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血清P的影响顺序为A>C>D>B,血清P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1B2C2D2,熟地对血清P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血清FSH水平影响顺序为D>A>C>B,血清FSH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3B2C2D2,川芎对血清FSH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配伍比例的四物汤,植物雌激素活性有显著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用药.  相似文献   
78.
6种中药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等6种中药活性成分对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它们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6种中药活性成分: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丹参酮I、丹参酮Ⅱ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 I182,780干预,探讨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这些活性成分对MCF-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能够促进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并将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同时,加入ER拮抗剂IC I182,780可抑制其促增殖作用。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ER阳性细胞系MCF-7增殖,但对其细胞周期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入ER拮抗剂IC I182,780可减弱其对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蜕皮甾酮、红花黄色素A、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能够促进MCF-7增殖,而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作用均是通过ER介导的。  相似文献   
79.
牛建昭教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症,其经验丰富且独到,尤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亦颇有建树。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有活性的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不仅生长在宫腔而且还附着在子宫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这些异常生长的内膜组织会引起女性经期痛经,严重者可引发不孕。中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是"瘀阻胞宫冲任",牛建昭教授在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认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病机为"肾虚瘀结",在治疗时注重"西医辨病,中医分型,中西结合,个性化治疗"的诊治思路,根据月经周期遣方用药,强调审因论治,注重情志调节。此外,对青春期女性确立了调经促卵、理气止痛、温补肾阳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四物汤通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影响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雌二醇组,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以雌二醇药物血清为阳性对照,用高、中、低剂量四物汤药物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以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药物血清干预24 h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高剂量四物汤对MC3T3-E1细胞EGFR、PI3K、cyclin B1、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并应用GPER激动剂G1、拮抗剂G15,EGFR抑制剂AG1478,PI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检测高剂量四物汤影响MC3T3-E1细胞增殖的作用途径和分子机制。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高、中、低剂量四物汤药物血清均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P0.01),加入G1可使高剂量四物汤促增殖作用提高(P0.01),而加入G15、AG1478、LY294002使高剂量四物汤的促增殖作用减弱(P0.01)。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四物汤药物血清增加MC3T3-E1细胞EGFR、PI3K、cyclin B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同时干预时上述蛋白表达量较高剂量四物汤增加(P0.01),分别加入G15、AG1478、LY294002后上述蛋白的表达量较高剂量四物汤组降低(P0.01或P0.05)。结论四物汤对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GPER介导的EGFR/PI3K信号通路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