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89篇
  免费   6024篇
  国内免费   2093篇
耳鼻咽喉   399篇
儿科学   476篇
妇产科学   801篇
基础医学   1914篇
口腔科学   861篇
临床医学   14613篇
内科学   7651篇
皮肤病学   1833篇
神经病学   895篇
特种医学   20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5489篇
综合类   36912篇
预防医学   7926篇
眼科学   958篇
药学   28671篇
  270篇
中国医学   7849篇
肿瘤学   10680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578篇
  2022年   1962篇
  2021年   2808篇
  2020年   3416篇
  2019年   4012篇
  2018年   1915篇
  2017年   3772篇
  2016年   4034篇
  2015年   4509篇
  2014年   7698篇
  2013年   7245篇
  2012年   8768篇
  2011年   8813篇
  2010年   7771篇
  2009年   7096篇
  2008年   7374篇
  2007年   6508篇
  2006年   6377篇
  2005年   6457篇
  2004年   6442篇
  2003年   5400篇
  2002年   3670篇
  2001年   2838篇
  2000年   2191篇
  1999年   1433篇
  1998年   1222篇
  1997年   1047篇
  1996年   813篇
  1995年   754篇
  1994年   593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鄢楠 《抗感染药学》2020,17(4):573-575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静脉滴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静脉泵注对重症肺炎(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SP患者10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体温等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值、肺功能指标即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原(PC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WBC、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值、CRP、IL-1β和PCT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PaO2/FiO2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SP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疗效,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72.
73.
74.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2020,51(9):2460-2466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到A组(n=42例)和B组(n=42例),A组患者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B组患者予以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7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5.24%(19/42);B组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7例,进展7例,有效率为42.86%(1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2年,A组及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6±1.06)个月、(8.98±1.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8例(19.05%)、皮疹1例(2.38%)、恶心呕吐2例(4.76%);B组出现Ⅲ/Ⅳ度白细胞下降2例(4.76%)、皮疹9例(21.43%)、恶心呕吐10例(23.81%);两组比较,P <0.05。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出现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药物的耐受情况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研究益气小复方在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中的作用及对胞内磷脂酞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TAM)模型,细胞形态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B)测定细胞bax、bak、Bcl-2、PI3K、AKT、p-AKT、P-gp、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TAM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变大,触角延伸,细胞呈簇状生长,同浓度TAM处理后,MCF-7/TAM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IC_(50)值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益气小复方对MCF-7/TAM细胞增殖抑制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后,MCF-7/TAM细胞细胞抑制率、IC_(50)值无差异(P0.05);选取40mg/ml、80mg/ml、160mg/ml进行后续实验,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MCF-7细胞组相比,MCF-7/TAM细胞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降低(P0.05);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相似文献   
78.
79.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肿瘤中异常激活,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的调控,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对目前已应用于乳腺癌临床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进行归纳,并综述该通路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策略,以期为不同亚型乳腺癌提供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气促、声嘶、面部水肿等,可向肝、脑、肾等重要器官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病早期临床无明显特殊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确诊多已是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机会,临床主要采用药物配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1]。培美曲塞加顺铂(PC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好,现也常用于治疗NSCLC,但其单用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影响预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