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多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作用软骨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和骨诱导形成蛋白-6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及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9只,其中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余均为3个月龄左右。取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自体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移植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分成生长因子培养组、单纯支架细胞组、单纯支架组及空白组;并将所培养的软骨细胞模块随机分布种植于48只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模型内,12只/组,进行动物体内培养2-12周;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体内培养2、6、12周处死大白兔,对软骨膜块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工程学评分。 结果:48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培养: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倍增时间为5Dd,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培养系统组为3.8d,两组细胞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②体内培养: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紧密、厚度较一致、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欠佳、厚度稍差、细胞数量较正常少,具有一定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支架组为纤维组织覆盖;完全空白组内为一松散的纤维疤痕组织敷盖及部分炎性细胞的存在。组织工程学评分细胞生长因子组明显好于单纯细胞支架组[空白组(10.94&;#177;1.77)分,单纯支架组(9.38&;#177;1.89)分,细胞支架组(7.31&;#177;1.54)分,生长因子组(3.81&;#177;1.10)分,各组之间相比P〈0.01]。多细胞生长因子用于构建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可促进种子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软骨膜块的形成。 结论:多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膜块中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软骨膜块构建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建立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OA滑膜中的表达.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A1、A2、A3组为模型组,B1、B2、B3组为对照组.A1、A2、A3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关节OA模型,分为2、4、6 w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中IL-1β、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IL-1β、HIF-1α、VEGF的表达,A1组>B1组、A2组>B2组、A3组>B3组(均P<0.01);且模型组IL-1β、HIF-1α、VEGF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A1组<A2组、A2组<A3组(均P<0.05).结论 IL-1B、HIF-1α、VEGF的差异表达与OA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73.
BMP-2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icprotein ,BMP 2 )在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 ,体外培养 ,在培养系统中加入BMP 2 ,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中的繁殖以及载体降解情况 ;将培养出的软骨膜块植入于动物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进行定期观测。结果 :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可满足组织工程软骨修复需要 ,BMP 2在用于构建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并在植入 12周动物试验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质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BMP 2在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膜块中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软骨膜块构建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4.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股骨头血供损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已成为年轻或对髋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更具吸引力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早期假体松动、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也备受关注。研究证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早期失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很大关联;术中股骨头血供损伤严重,平均血流灌注量下降50%~70%。患者的选择及精确的手术操作技术对于保护股骨头血供至关重要,主要选择股骨头血供较好的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是适应证之一,但效果稍差;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并确保手术操作精确,注意保护好股骨头主要供血血管。随着计算机导航技术、荧光透视技术的发展,股骨头血供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5.
颈椎终板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颈椎终板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方法 运用人体新鲜颈椎标本66椎,对终板平面上的20个特定测试点进行压缩试验,用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压缩力-位移线计算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析因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颈椎各节段之间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由上而下呈逐渐减小趋势。终板矢状方向中各点之间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椎体后部是最大压缩力及刚度较大的区域;终板冠状方向上各点之间最大的压缩力及刚度(除下终板最大压缩力外)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下颈椎相邻终板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终板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比上终板大。矢状方向上相邻板的最大压缩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上终板后都、下终板后外侧区是椎体力学强度最大的区域。在进行颈前路融合术时下颈椎较易发生塌陷,且塌陷多发生于颈椎上终板平面。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藻酸钙(CAG)制备的三维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改善材料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大鼠成骨细胞与PDLLA、PDLLA/CAG支架材料联合培养,倒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将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肌袋中,观察局部伤口情况,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支架材料在细胞贴壁时间和细胞活性方面均较单纯支架优良;两种支架材料在体内均无明显炎症反应。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各时间点PDLLA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091,-154.681,-72.794,-81.306,P<0.01);PDLLA/CAG组细胞数高于PDLL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156,-167.687,-84.900,-103.103,P<0.01)。结论:PDLLA/CG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有望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7.
广东省150例海洛因依赖者HBV和HCV感染情况调查裘宇容,宗粤琦,唐红,梁卫华,陈昱,林荔军南方医院检验科,广州市,510515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了解广东省吸毒人群HBV,HCV感染情况,我们对广东省150例海洛...  相似文献   
78.
有限元分析法对椎体成形术的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应力变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在已建立的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L1/L2,L2为骨折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L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轴向加载500 N状态下记录手术前后病椎椎体终板、骨小梁、骨水泥及邻近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病椎终板的应力发生明显减少,而松质骨的应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单侧注入骨水泥与双侧注入骨水泥病椎终板的应力也不同,但相差并不大.邻近椎体终板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椎体形成术,由于注入骨水泥后,病椎的应力发生了转移,终板的应力明显减少,松质骨的应力没有明显变化,而单侧注入骨水泥与双侧注入骨水泥对病椎终板的应力影响不大,手术前后对邻近椎体的应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改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数据,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的应力分布。结果: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集中于股骨颈内侧部及假体与股骨颈交界部,以股骨颈内侧部尤为明显。股骨假体覆盖区存在明显应力遮挡。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力主要集中于股骨颈内侧及假体与头颈交界部,并在股骨假体下骨质部存在应力遮挡,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应力集中及应力遮挡与股骨颈骨折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0.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过程和尝试基因治疗等的基础,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求与人类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拟性,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比较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差异。 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纤维环切开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3/4、L4/5、L5/6椎间隙,纤维环穿刺组采取针刺纤维环,纤维环切开组采取尖刀切开纤维环,控制穿刺或切开的深度及方向。术后2,4,12,20周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腰椎间盘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兔椎间盘髓核面积缩小,纤维环面积增大,髓核内T2加权像信号降低、变暗,椎间隙高度也开始下降,纤维环穿刺组T2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 < 0.05);随着时间的进展,兔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逐步增高,椎间隙逐渐变窄,术后20周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达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纤维软骨形成。提示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均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剧烈,建立的模型过程可能不是人体椎间盘自然退变的模拟过程,纤维环穿刺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