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4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复发癌的影响.方法 对96 例获随访的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 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为34.4%(11/32),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复发率为18.8%(12/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术中先行输尿管末端结扎者术后膀胱癌复发率较未采取结扎措施者低,但两者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肾盂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膀胱酃分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件膀胱癌的发生率.术中游离肾输尿管前行输尿管末端结扎并同时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自体耳软骨移植填充鼻尖在鼻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自体耳软骨与硅胶假体联合移植行鼻成形术,矫治鼻尖扁平、肥大、圆钝畸形.结果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此法对162例求美者行鼻成形术,经6~24个月随访,鼻尖外形、手感满意,瘢痕轻微,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自体耳软骨填充鼻尖应用于鼻成形术中,可有效重塑鼻尖部外形,取材方便,组织相容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栓治疗的疗效及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老年AF患者168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2周检测血栓素B2(TXB2)、尿11-脱氢-TXB2(11-DH-TXB2)、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PAgM),根据PAgM从中筛选出AR患者41例。AR患者分别加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2周,测定血TXB2、尿11-DH-TXB2及PAgM。结果老年AF患者AR发生率为24.40%;非AR患者与AR患者比较,血TXB2、尿11-DH-TXB2显著下降(P〈0.01);AR加服氯吡格雷患者PAgM显著降低(P〈0.01),并无出血倾向(P〈0.05)。结论血TXB2、尿11-DH-TXB2及PAgM可能为AR的预测因素;AR患者加服氯吡格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PTEN蛋白及其作用底物P—Tyr在不同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34例;间变型或胶质母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10例;纤维型或毛细胞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进行PTEN和P—Tyr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不同类型胶质瘤PTEN阳性表达率,半定量测定其平均染色强度IS(intensity score)。结果髓母细胞瘤、恶性胶质瘤、室管膜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5%、20%、30%、80%;PTEN IS均值分别为(0.59±0.43)、(0.47±0.32)、(0.39±0.32)、(1.17±0.52);P—Ty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80%、90%、73.3%;P—Tyr IS的均值为(1.92±0.79)、(1.41±0.44)、(1.72±0.69)、(1.16±0.48)。髓母细胞瘤、恶性胶质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PTEN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所有胶质瘤的PTEN和P—Tyr染色强度IS呈负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系肿瘤恶性转化和肿瘤增殖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PTEN与P—Tyr的表达呈负相关说明,PTEN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并起抑制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桩蛋白(Paxillin)基因表达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siRNA对照组以及Paxillin siRNA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48 h后3组细胞Pariilin、FAK和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实验观察3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3组细胞中Palillin、FAK和MMP0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NA:F=7 021、388、20 147.737和5 992.522,P<0.001;蛋白:F=4 454.293,10 003.335和3 802.389,P〈0.001),正常对照组及转染siRNA对照组细胞Paxilliu、FAK和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Paxillin siRNA组(P<0.05);3组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8.741,P(0.001),正常对照组及转染siRNA对照组的穿膜细胞致高于Paxillin siRNA组(P<0.05).结论:RNAi沉默Ptaiilin基因表达可以使EC9706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3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8例) 、 23例其他结肠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的血清MIF水平高于其他结肠炎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IF水平(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MIF水平高于轻度组[(12.204±2.340)μg/L vs (9.060±1.444)μg/L,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9.002±1.538)μg/L vs (3.556±1.283)μg/L,P<0.05].UC患者肠黏膜的MIF表达率为100% 、染色明显增强,与其他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IF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控制MIF的产生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鉴定OCI-Ly1、OCI-Ly8、OCI-Ly103株弥漫大B细胞(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并进行分子亚类分型及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运用CD3、CD20、CD10、Bcl-6、MUM-1抗体进行免疫标记确定其分子亚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OCI-Ly1和OCI-Ly8细胞形态以中心母细胞为主,OCI-Ly10以免疫母细胞为主。3株细胞CD20和CD10均弥漫阳性,CD3阴性。OCI-Ly1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阴性;OCI-Ly8细胞Bcl-6、MUM-1均阴性;OCI-Ly10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散在或簇状阳性,CD10和MUM-1的表达具有互补现象,在36例DLBCL临床病理标本中发现有7例(19%)CD10和MUM-1表达互补。OCI-Ly10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CI-Ly1、OCI-Ly8(P〈0.001)。结论 OCI-Ly1和OCI-Ly8属于GCB型,OCI-Ly10属于NC型(non-classfied);OCI-Ly10细胞系及组织标本CD10和MUM-1的表达互补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79.
患者女,51岁.手背、面部、四肢皮疹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手背、上肢和面部皮疹,高出皮面,为红色,结节状,散发,略有压痛,无明显痒感.皮疹渐增多.曾在外院行皮疹组织病理检查:呈肉芽肿性病变,抗酸染色阴性.经不规则服用泼尼松、抗组胺药、雷公藤、沙利度胺等治疗无效,故于2009年10月2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1年,血压最高150/100 mmHg(1 mmHg = 0.133 kPa),服降压药控制;否认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史,否认关节肿痛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80.
动力学监测在贲门失弛缓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徐肇敏 《江苏医药》2000,26(7):538-539
目的 为探讨动力学监测在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价值。方法 对 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Achalasia ,AC)及 10例正常人 (HS)进行连续食管压力监测。结果 AC组与HS组相比 ,下食管括约肌 (LES)压力 (mmHg)分别为 41 3± 16 5和 18 2± 10 1,A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LES长度 (cm)相似 ,分别为 3 40± 0 5 0和 2 90± 0 2 5 ;LES松弛率 (% )明显减低 ,分别为 44 8± 3 9和92 1± 3 6 (P <0 0 0 1) ;食管体部中、下段AC组均为同步非推进性蠕动 ,收缩幅度降低 (P <0 0 1) ,收缩时限明显延长 (P <0 0 1)。结论 食管测压是一种诊断AC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