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7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315篇
内科学   571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5篇
综合类   2268篇
预防医学   953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981篇
  9篇
中国医学   825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突变体G561S下调VWF-A1与其配体亲和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构建2M型突变体G561S-A1(功能减弱型)、WT-A1(野生型)和2B型突变体R543Q-A1(功能增强型)3个分子系统。G561S-A1突变体采用将野生型A1结构的Gly561替换为Ser561的方式构建,WT-A1与R543Q-A1晶体结构取自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利用自由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分析WT-A1、G561S-A1、R543Q-A1三者构象的改变、柔性的变化以及氢键/盐桥的形成与演化。结果 G561S突变通过降低A1结构域α2螺旋的柔性,并增强N末端与body区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弱其与配体GPIbα的亲和力,R543Q功能增强型突变体则启动了一条相反的调节路径。结论局部动力学性质的改变是A1亲和力调控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针对激活的A1结构域的变构药物设计以及相关抗血栓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护士在护理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困难时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规范护士的进食护理实践。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并采用"典型个案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立医院30例老年期痴呆伴有进食困难问题的住院患者,按照护理实践规范进行为期2个月(2013年8~10月)的饮食干预,探讨进食护理实践规范的使用效果。结果进食护理实践从进食准备、进食护理、进食结束、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5个阶段来提供进食护理,每个阶段从观察要点和实施要点2个方面来具体实施护理;比较30例患者干预前后午餐自主进食时间(t=-5.761,P<0.001)、食物摄入量(t=-4.415,P<0.001)、三头肌皮褶厚度(t=-5.037,P<0.001)、上臂围(t=-4.176,P<0.001)、爱丁堡痴呆进食评估量表得分(t=4.892,P<0.001)、血清白蛋白(t=-2.756,P=0.010)及血红蛋白(t=-2.70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进食困难,增加自主进食行为和食物摄入量,改善其营养状况。行动研究法的螺旋循环模式,可促进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使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能够更加适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2010年首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6例家属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患者家属干预后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特质焦虑问卷T-A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家属焦虑状况,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本研究以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为目的,分析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120例STEMI患者,随机双盲将其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早期应用组于术前30分钟给药,并维持至术后36~48小时。对术前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术后TIMI血流及心功能[术后即刻及术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进行评价。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TIMI 0级32(53.3%)vs.46(76.7%),3级15(25.0%)vs.6(10.0%),P<0.05]。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功能显示,早期应用组LVEF及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58.63±6.78)vs.(51.72±8.34)%,P<0.05;BNP 145(80,290)vs.210(90,480)ng/L,P<0.05];术后30天两组LVEF及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MACE发生率早期应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3%vs.15%,P<0.05);术后30天(5%vs.23.3%,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分级,及早恢复PCI术后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细胞孵育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药物处理前1周,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加入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NGF的终质量浓度为50 ng/m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以及50 μmol/L β-PGG预处理7、12、20、30 h组,观察预处理不同时间对MPP+中PC12细胞存活影响。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Bax、Fas、FasL、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结果 对照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低,MPP+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高,从β-PGG预处理12 h起PC12细胞死亡率较MPP+组均明显降低(P< 0.01)。MPP+组PC12细胞活力最低,50 μmol/L β-PGG预处理12 h时PC12细胞活力进一步增高,预处理20 h时细胞活力最高。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含量增加,至15 h时增加达到高峰;与之相反的是,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ax、Fas、FasL蛋白含量减少,至30 h时达最少。50 μmol/L β-PGG预处理PC12细胞15 h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分别为MPP+组的36.5%、40.2%、42.2%。结论 β-PGG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Fas、FasL的表达以及降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实现了抑制MPP+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促进PC12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电针痉挛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康复治疗组、康复对照组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坐位及立位功能、膝过伸功能障碍程度、肌力。结果: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B、D区得分高于对照组,膝过伸角度减小、肌力明显提高。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7.
一、北京地区幼儿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于桂兰 赵砚曼) 1987年5~8月,我院寄生虫室与地段保健室合作,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在北京对合同单位较大的幼儿园(日托、全托)进行了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检查350人。 1.5~3岁,男46人,女41人;4~6岁,男129人,女134人。一次检查阳性者共68人,阳性率为19.4%:其中男31人,占45.6%(31/68);女37人,占54.4%(37/68)。 凡蛲虫卵阳性者均用噻嘧啶治疗。剂量为1~3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合谷对于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5例)、药物组(15例)和针刺合药物组(15例)。针刺组针刺曲池、合谷,药物组服用银翘解毒颗粒,针刺合药物组采取针刺的同时并服用银翘解毒颗粒,观察72 h的即时退热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退热效应上,治疗72 h后各组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长短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痊愈时间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总体症候疗效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针药组(92.86%)高于药物组(73.33%)和针刺组(69.23%);痊愈率上针药组痊愈率(50.00%)高于针刺组(23.08%)和药物组(26.67%)。结论:针刺曲池、合谷退热效果较好,配合药物共用临床症候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LGG)组(Ⅰ、Ⅱ级)22例,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Ⅲ、Ⅳ级)38例。所有患者术前完成多体素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瘤体区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瘤体区表观扩散系数(ADCT)、对侧正常脑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H)、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rADC=ADCT/ADCH)、Ki-67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LGG、HGG瘤体区Cho/Cr、Cho/NAA及ADCT、r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Cr联合r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2),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92.1%、80.3%。瘤体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索3.0 T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脑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胶质瘤20例、单发脑转移瘤11例纳入研究,均术前行1H-MRS检查。分析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瘤周水肿区的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酸(Cr)、NAA/Cr值的统计学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脑胶质瘤组与单发脑转移瘤组间瘤体区Cho/Cr、NAA/Cr及瘤周水肿区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区NAA/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4),当瘤体区NAA/Cr为1.17时,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55.30%,特异度为82.40%。结论 常规MRI结合1H-MRS能提高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且瘤体区NAA/Cr值鉴别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