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秀群 《广西医学》1998,20(5):902-903
1996~1997年是我国正式实施卫生部妇幼司的“三网合一”(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监测方案的头两年。为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儿的消长情况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现将两年来广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本身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再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同时设立未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直接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作为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能够成功地复合于人源生物衍生骨上,且生长状态较好?与未转染组细胞复合材料的情况相比,转染组与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EGFP基因转染技术没有对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复合衍生骨的能力以及增殖生长活性造成明显损害,从而不会影响对于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3.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0.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相似文献   
74.
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生长与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研究表明前脂肪细胞能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生长和增殖情况.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上作为材料组,设置在孔板内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前脂肪细胞的相对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前脂肪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前脂肪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接种13 d后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前脂肪细胞数高于孔板内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数(P < 0.05),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细胞比孔板培养的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 < 0.05),两组前脂肪细胞均无明显凋亡.由此可知,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黏附和生长的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与前脂肪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将第2代犬OMECs接种在SIS上,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等观察OMECs在SIS上的生长状况。结果OMECs在DKSFM中生长良好,CK19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OMECs接种在SIS上呈单层生长,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复合培养8 d呈多层生长。结论采用混合酶消化法,用含6%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犬OMECs,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SIS与OMECs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黏膜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6.
目的: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采用手背静脉采血的方法可以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结果: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结论: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易掌握,家长乐于接受及配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hBMSCs和人胎盘基蜕膜MSCs(human placental dccidua basalis-MSCs,hPDB-MSCs)在化学缺氧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寻找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与hPD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OCl2建立化学缺氧模型,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在不同CoCl2浓度(0、50、75、100、125、150、175、200μmol/L)和不同时间(6、12、24、48、72和96 h)的增殖情况. 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PDB-MSCs与hBMSCs均表达CD9、CD29、CD44、CD105、CD106、人类白细胞抗原ABC(human leucocyte antigen ABC,HLA-ABC),不表达CD34、CD40L和HLA-DR;但与hBMSCs相比,hPDB-MSCs阶段特异表达的胚胎抗原1(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1,SSEA-1)、SSEA-3、SSEA-4、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utigen, TRA)-1-60、TRA-1-81表达更高.化学缺氧12 h内,hBMSCs与hPDB-MSCs增殖均被抑制,12 h后均能促进增殖;与对照组比较,hBMSCs经150 μmol/L CoCl2作用24 h出现显著增殖(P<0.05),hPDB-MSCs在75μmol/LCOCl2作用12 h后出现显著增殖(P<0.05). 结论 与hBMSCs相比,hPDB-MSCs表达更高的胚胎干细胞特有表面抗原,同时对化学缺氧所致的增殖影响更为敏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兔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取24只大耳白兔,于兔双侧桡骨中下段制造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左侧骨缺损用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实验组),右侧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对照组).实验动物双侧于术后2、4、8、...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不同代次的犬膀胱平滑肌细胞,比较其生物学特征,探讨多次传代后的平滑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和尿道筛选种子细胞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取体重10~12kg的12月龄雄性犬膀胱肌层,混合酶消化法获取平滑肌细胞,并于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比较不同代次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过程,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特征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单层生长至亚融合状态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长梭形,并呈峰-谷样结构,可连续传至12代。生长曲线显示第7代以前的细胞具有相似的增殖特点,约每40小时为1次生长周期,透射电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特有的密体结构,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第7代后细胞增殖逐渐迟滞,至第10代细胞内肌丝及密体结构消失。结论犬膀胱平滑肌细胞可在体外连续培养,通过适当的纯化方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平滑肌细胞。第7代以前的平滑肌细胞均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和尿道。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脱细胞冻干羊膜与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在修复兔角膜浅层缺损后的机体反应,以寻找适合的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方法新鲜健康人胎盘羊膜按罗静聪等制备方法处理,冻干后消毒备用。牛角膜经0.25%胰蛋白酶消化,生理盐水漂洗后,冻干,消毒备用。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A、B组,每组10只。常规麻醉消毒后,采用7.5mm直径环钻造出约1/3角膜厚度的缺损。A组采用复水后的脱细胞冻干羊膜修复;B组采用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修复。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植片和新生血管状况,并于术后2、4、8周取标本,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两组植片无溶解、脱落,于8周降解完全,角膜中央缺损区域大部分恢复透明。两组均有新生血管长人角膜,两组新生血管长人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2周时两组均有较重的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排列紊乱;4周时炎性反应均减轻,植片区域可以见到新生血管长入;8周时均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存在,并有少量瘢痕形成。结论脱细胞冻干羊膜与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修复角膜浅层缺损,仍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