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针刺胃肠俞募穴治疗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胃肠俞募配穴针刺治疗,取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及中脘、天枢、关元;对照组口服中药六磨汤原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在基线期、治疗期以及随访期对患者CCS和大便性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42.4%,两组治疗后CCS评分与大便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随访期两组患者CCS评分和大便性状评分都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能明显缓解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症状以及改变大便性状,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2.
徐光辉  丰帆  柰超  肖书傲  张磊  张洪伟 《肿瘤》2015,(2):232-236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相互作用且密不可分,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参与其中。研究证实,胃癌等肿瘤组织中有新生的神经纤维分布,这一方面提示肿瘤细胞通过某些方式(类似血管和淋巴管的再生)促进神经再生;另一方面提示这些新生的神经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发挥某种作用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深入研究肿瘤发展过程中神经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丰富肿瘤生物学理论,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体系转导的重组酶Cre在体外对LoxP标记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的能力。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表达Cre,体外感染条件性基因剔除(即LoxP标记的基因)小鼠来源的原代培养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从被感染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的方法显示LoxP标记的基因组长度的变化,从而反映Cre在体外的重组能力。结果:被表达Cre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其标记的基因组长度发生了预期的变化,被标记的部分发生缺失。结论:用逆转录病毒体系转导重组酶Cre吸效地对LoxP标记的基因组进行重组。为用这一方法在体外研究特异基因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食管间质瘤是非常少见的食管肿瘤,来源于食管间充质细胞,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一种,占全部胃肠道间质瘤的5%。我科2013年10月胸腔镜下切除食管间质瘤1例,长径15cm,周径2—3cm,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64排CT及后处理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中支气管与血管构成及显示优势。方法对40例3 cm以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容积扫描后薄层与冠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并应用2种阈值表面遮盖(SSD)成像,达到清楚显示瘤灶与支气管和血管的效果。结果横断面与冠矢状面MPR像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0例。支气管SSD像均具有支气管集束,1~6条,平均(3.15±1.52)条。血管SSD像见血管集束征39例,1~4条,平均(2.12±1.31)条。结论几种成像技术各有优势,良好结合能全面揭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对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变化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普外科肿瘤科收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55例,予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治疗,术后6h开始饮水,12h进流食,3d过渡到普通饮食;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胃管拔出治疗,术后排气排便后拔出胃管,开始进食。比较术后及干预前后治疗前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观察指标。结果 (1)治疗后2组血浆降钙素原均明显下降,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排气时间(50.71±6.25)h、排便时间(66.43±5.87)h、住院时间(7.17±2.31)d及住院费用(41 562.87±274.36)元低于对照组(65.24±6.58)h、(74.56±5.69)h、(10.24±3.15)d、(47 893.57±314.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与对照组(7.2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有利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不影响降钙素原水平,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7.
大鼠旋转输液装置与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肠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1].建立稳定可靠的近交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是进行临床小肠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往由于成本高、操作困难、大鼠术后存活率低,使得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侧)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离体人脑底面对Heubner回返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本组39支Heubner回返动脉长度为(24.34±6.72)mm,直径为(0.72±0.33)mm。双支型、3支型以及较粗大单支型Heubner回返动脉常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Heubner回返动脉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及A1A2段近侧3mm者最多(84.62%),尚有3支起源于眶额动脉。在空间位置上与大脑前动脉A1段以3种关系伴行进入前穿质,沿途发出穿动脉分布于视神经上部、视交叉外侧、嗅神经附近和额叶底面以及前穿质。结论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变异较大。详细了解回返动脉解剖学特点,对手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复方莲柏雾化剂以雾化吸入作为给药方式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a ulcer,RAU)的疗效。方法将276例RA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8例。观察组给予自制复方莲柏雾化剂(成分:莲子心50 g,黄柏150 g,生地200 g,竹叶150 g,白矾25 g,甘草50 g,硫糖铝)雾化吸入,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奥硝唑。5 d为1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临床追踪观察,3例失访者排除(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vs 74.5%,P〈0.05);经180 d以上随访,观察组治疗后复发周期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延长(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大小、溃疡数目、充血程度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复方莲柏雾化剂治疗RAU无毒副作用,方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0.
1案例报告1.1一般资料马某,男,26岁,酒后与人发生纠纷,伤后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1.2尸体检验①尸表检验:尸长185 cm,发育正常,尸斑呈暗红色,存在于身体背部等低下未受压部位,指压稍褪色。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大关节。双眼角膜清晰,双眼睑结膜充血明显,双侧瞳孔等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