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惠桥  应燕萍  黎伟  李高叶 《广西医学》2014,(11):1612-16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62例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有关资料,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调查显示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后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为51.1%,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的3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次数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术后1年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明显下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以及住院次数是影响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临床护理教师和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教师及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制问卷抽样调查101名临床教师及88名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情况。结果临床教师与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含义的了解及对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情况、学习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在收集资料面临的最大困难、查阅文献的积极性、查阅文献的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生与临床教师获得专业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制定护理措施主要依靠专业书籍、高年资护士的指导。结论临床护理师生循证护理知识相对缺乏,但学习态度积极,支持循证护理教学,因此有必要在临床上开展循证护理教育。  相似文献   
73.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右侧睾丸动脉穿过下腔静脉深面,左侧睾丸动脉勾绕左肾静脉沿其浅面下行(如图1).现报道如下: 右侧睾丸动脉在右肾动脉起点下方约0.5cm处,以直角起自腹主动脉的右前外侧壁,向右行于下腔静脉深面(此段睾丸动脉上邻右肾动脉下缘,下贴右肾静脉上缘),约行经4.2 cm,在右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外侧壁形成的夹角处跨过右肾静脉浅面向下走行,并与同名静脉会合,经腰大肌和输尿管浅面下行进入右侧腹股沟管.  相似文献   
74.
进入ICU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全麻术后、颅脑、胸外等严重外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昏迷等,其中ICU昏迷患者约占30%,麻醉术后清醒不完全约占30%,他们有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的行机械通气,自主排痰差,加上各种监护管道、引流管等,不但不易翻身,更不易叩背体疗排痰,最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5.
1997年 6月我院胸心外科在美国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第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后独立完成了 8例。现将 9例病人术后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1~ 71岁 ,平均 6 0岁。 9例术前均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史 ,伴有高血压 5例 ,糖尿病 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 ,9例均取大隐静脉 ,其中 1例加取左乳内动脉做移植血管 ,搭桥 1支 1例 ,2支 7例 ,3支 1例。1.2 方法 :患者术后入 ICU监护 ,采用西门子 90 0 C或西门子 30 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 ,HP全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  相似文献   
76.
临床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燕萍 《广西医学》2005,27(12):2063-2064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教育过程中。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后期阶段,是全面强化和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质量的好坏与临床教师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临床护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加强临床护理教师队伍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7.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创伤性大 ,恢复时间长 ,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微创手术成为胸心血管外科发展新的热点 ,非体外循环房缺闭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术式 ,已在国内开展并取得了成功。我科于 2 0 0 0年 12月 30日完成了首例非体外循环房缺闭合术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就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13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3年 ,确诊为房间隔缺损而入我科。 12月 30日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房缺闭合术 ,手术顺利 ,术后入 ICU监护 ,生命体征平稳 ,心脏杂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8.
背景与目的 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CRT的治疗主要为抗凝、溶栓治疗。血栓的溶解对于血管恢复通畅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血栓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预后。研究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血栓的溶解再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CRT中的作用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大鼠CRT模型中探讨HO-1对血栓溶解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CRT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 将72只7~8周龄健康的雄性SD大鼠上腔静脉置管10 d构建CRT模型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HO-1激动剂组、HO-1抑制剂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后两组分别腹腔注射HO-1激动剂钴原卟啉(CoPP)与HO-1抑制剂锡原卟啉(SnPP),剂量均为5 mg/kg。此后,于第1、7、14、28天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用ELISA检测血清HO-1、IL-6、IL-10浓度;取受累血管,用HE染色观察血栓溶解情况,计算血栓溶解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表达,用qPCR检测HO-1 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血栓的溶解均逐渐增加,HO-1激动剂组各时间点血栓溶解率均高于模型组,HO-1抑制剂组各时间点血栓溶解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在第28天,HO-1激动剂组接近完全再通,而HO-1抑制剂组仅部分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时间点HO-1激动剂组CD31表达高于模型组,而HO-1抑制剂组CD31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ELISA结果表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HO-1激动剂组血清中HO-1与IL-10含量升高、IL-6含量降低,而HO-1抑制剂组中这些指标则呈反向变化(均P<0.05)。qPCR结果显示,各时间点HO-1激动剂组血管组织中HO-1 mRNA表达量高于CRT对照组,HO-1抑制剂组则相反(均P<0.05)。结论 HO-1能促进大鼠CRT的溶解再通,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对居家维护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多带管回家患者接受PICC居家维护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居家维护患者74例,未接受86例,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住所距维护点距离、较方便的导管维护方式4个因素对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居家维护接受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80、2.959、3.688、2.293),其他调查因素对居家维护接受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与不接受居家维护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显示,接受居家维护的患者中83.78%认为居家维护比返院维护省时、省钱,40.54%认为居住地离维护点太远,返维护点维护不方便,不接受居家维护患者中75.58%认为住所离维护点近,返院维护方便.结论 PICC居家维护接受程度呈较低水平,影响患者接受PICC居家维护的主要因素为住所距维护点距离、付费方式、行动能力和较方便的导管维护方式,建议向基层医院推广PICC维护技术,进一步建立、完善PICC社区维护网络;同时制定标准化、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的PICC居家维护模式,为部分家住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带管出院患者居家维护和返院维护的效果,评价居家维护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6年8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ICC带管出院患者返院维护与居家维护效果比较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是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全体样本量共计1 374例患者,其中返院维护组730例患者,居家维护组6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居家维护组的局部感染率[RR=3.82,95%CI(2.51~5.83)]、静脉炎发生率[RR=5.51,95%CI(2.08~14.61)]、导管脱出率[RR=2.36,95%CI(1.28~4.34)]、导管堵塞率[RR=1.75,95%CI(1.26~2.43)]、血栓形成率[RR=3.77,95%CI(1.30~10.90)]低于返院维护组;居家维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RR=0.93,95%CI(0.57~1.53)]、导管破损率[RR=0.58,95%CI(0.15~2.27)]、皮肤过敏率[RR=1.08,95%CI(0.36~3.28)]与返院维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前临床证据表明:与返院维护方式比较,PICC带管出院患者采用居家维护方式不会使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该维护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