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索采用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STAR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53.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病程9—60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8例,随访时间14—76个月,平均38个月。8例患者术前Kofoed评分:6—48分,平均29分;术后Kofoed评分:58—95分,平均80分。术前踝关节疼痛评分:0一15分,平均7分;术后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分。1例患者术中内踝劈裂,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完成假体置换;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随访时摄x线片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STAR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全踝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2.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其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凭借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精确匹配的优势,混合现实技术有望改善传统医疗教育的弊端,在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解剖教学、医疗操作培训、远程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巨大潜力。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混合现实技术在医疗教育的应用进行归纳,希望为混合现实技术融入教育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PLZF,并了解其在大鼠精原细胞中的融合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参考分子克隆技术,采用RT-PCR的方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扩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将该基因连接克隆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并用双酶切、测序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入精原细胞中,观察有无荧光的表达及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取了编码plzf基因的全序列cDNA,产生了2 kb的目的插入片段,与pEGFP-N1载体连接后经酶切电泳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重组质粒转染精原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并用Western 1blot:检测到106 kD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新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N1-PLZF通过鉴定,结构正确.转染到精原细胞后能在其中表达,发挥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研究PLZF调控精原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盐酸氮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06例(90例非浸润性、1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对其中5例浸润性膀胱癌同时切除邻近肿瘤的膀胱周围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术中用2mg%盐酸氮芥生理盐水溶液100ml~160ml在所剩余膀胱粘膜下全部浸润注射,术后定期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结果:106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9年.无肿瘤复发103例,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2.9%.90例非浸润性癌全部无复发.16例浸润性癌,复发3例,复发率18.75%.结论: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盐酸氮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好,降低复发率显著,毒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5.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4l例骨巨细胞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41.5%(17/41),表达强度与骨巨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低分化肿瘤>中分化肿瘤>高分化肿瘤,端粒酶hTERT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巨细胞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巨细胞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8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4例,D级6例;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平均为(7.2±2.4)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喉返喉上神经及食管等周围组织损伤,复查X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27例,不完全复位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重建及维持。ASIA分级及JOA评分基本均有所提高,其中A级1例,B级4例,C级8例,D级6例,E级9例;JOA评分平均为(15.7±3.0)分。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前后充分减压,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7.
为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图像,进而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对57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2002-09/2005-02收治的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 mm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 3.51平合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病理解剖形态特点.提示三维CT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骨折块的立体定位和骨关节损伤的正确分型,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8.
背景: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填充修复生物材料,是否可应用于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粘连。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再狭窄的作用。设计:病例随访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对象:选择2003-03/2005-06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30~7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33例L4~536例,L5,S122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节段性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植入骨板吸收状况及CT、MRI表现。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腰椎管CT及MRI观察骨板吸收情况。结果:纳入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半年随访21例,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其中优17例,良4例。术后1年随访23例,CT、MRI显示椎管明显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术后1.5年随访14例,CT显示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无排异反应。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术后1.5年病例影象学提示未发生硬膜外粘连,防止了椎管术后的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板覆盖成型术。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