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8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52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021篇
内科学   266篇
皮肤病学   40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0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519篇
综合类   3897篇
预防医学   86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881篇
  20篇
中国医学   1774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971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909篇
  2004年   701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究抗氧化肽AOP_1促进小鼠皮肤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通过细胞增殖与迁移实验检测药物毒性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采用直径1 cm铜柱80℃水浴2min、紧贴小鼠皮肤10 s的方法制备烫伤模型,观察烫伤创面愈合情况;并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AOP_1对皮肤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检测小鼠全皮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抗氧化肽AOP_1能够明显降低HaCaT和L929细胞内ROS的含量,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与对照组相比,AOP_1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结痂面积小,可明显降低烫伤创伤组织中炎症反应及MDA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也证实了AOP_1对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促进作用。结论具有天然活性的抗氧化肽AOP_1可能通过减轻烫伤引起的氧化应激,促进小鼠皮肤烫伤创面的愈合修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芦荟胶外涂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疤痕形成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背部切创伤模型,外涂创面给药后,以创伤面积愈合率和皮肤组织中毛囊、皮脂腺、胶原纤维等的生成情况来评价愈合效果。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上皮出现时间早,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伤口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皮肤组织中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官及Ⅲ型胶原纤维的生成较多,胶原蛋白束排列较为有序;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接近。结论:芦荟胶对于皮肤创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抑制疤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74.
韩雷  任少强  杨静  李大君  徐祥  刘莉云 《安徽医药》2018,22(9):1743-1746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综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其中20例行VSD序贯治疗,包括全身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常规换药、VSD治疗和手术治疗来修复难愈性创面(观察组),20例采用除去VSD治疗的传统治疗(对照组),对两组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55±6.87)次比(29.25±24.13)次,t=2.319,P<0.05];10例非手术患者中观察组可促进创面愈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40%,P<0.05);30例手术患者中观察组手术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60%,P<0.05).结论 VSD对于难愈性创面,尤其窦道性创面及肌腱甚至骨质外露创面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时,改良手术方法(即保留腓肠神经于原位)对神经支配区感觉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2周内皮瓣色泽、血运、毛细血管反应等皮瓣早期成活情况;同时通过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皮瓣远期成活情况及神经支配区感觉。结果 术后1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其中1例皮瓣边缘表皮糜烂,换药9天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跟踝部外形稍臃肿,皮瓣远期成活良好,未见破溃,且神经支配区感觉与术前基本相同。结论 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有利于保留患者神经支配区感觉,同时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骨科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反复多次冲洗创口,引流条引流创面内分泌物,采用无菌敷料覆盖于创口表面,试验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彻底清创,反复多次冲洗创口,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同时两组患者均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处理后3、7、12、24天的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创口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治疗3、7、12、14天后,试验组患者愈合面积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53%(χ~2=5.314,P=0.021);试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改善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局部感染情况,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本院烧伤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CLSI 2014-2017版)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烧伤感染患者中共检出2073株细菌,革兰阳性菌共检出87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30株(49.1%)、表皮葡萄球菌196株(22.4%)、粪肠球菌75株(8.6%);革兰阴性菌共检出119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2株(40.3%)、大肠埃希菌164株(13.7%)、鲍曼不动杆菌128株(1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7.2%和72.3%,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高达100%。用SPSSS 17.0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年龄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老年组耐药性更高,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老年组耐药性更低。结论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加以重视,碳青霉烯类仍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清创仪对慢性创面进行超声清创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适当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采用多功能清创仪进行超声清创治疗2周,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床旁清创和隔日换药治疗。2组患者首次清创治疗前、后12 d分别取创面标本送检。记录2组患者首次清创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的创面细菌数量、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日本褥疮经过评价标准各指标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首次清创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创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后12 d,2组患者创面对应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清创治疗后12 d,治疗组患者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7.66±4.18)%、(76.12±5.14)%、(80.69±4.92)%、(75.95±3.16)%,与对照组(42.64±2.37)%、(37.14±2.68)%、(27.12±3.17)%、(41.77±2.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3.97、3.87、5.37,P值均小于0.05)。首次清创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后12 d治疗组日本褥疮经过评价标准综合评分总分(13.60±3.28) 分,与对照组治疗后12 d (20.33±4.79) 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P<0.05)。 结论多功能清创仪超声清创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相似文献   
79.
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是修复重建外科的一大难题。传统皮肤移植术往往组织来源受限,且存在供皮区损伤等缺点。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皮肤的临床应用,为大面积烧伤和难治性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组织工程技术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研发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人类皮肤的功能化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断层皮片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然而,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严重不足,取皮引起供皮区损伤甚至残留瘢痕等问题限制了断层皮片移植的临床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新的皮肤移植技术开始出现,包括负压吸疱表皮移植、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Xpansion微粒皮移植、点阵全层皮肤移植以及新型组织工程皮肤制备与移植等。这些技术在扩大皮片覆盖面积、减少供皮区损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上述技术可以单独在临床上应用或与断层皮片移植联合使用,以减轻断层皮片移植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但上述技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验,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