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医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关联及聚类分析挖掘其用药经验和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228首,中药197味,性味以温寒平、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高频药物有甘草、大枣、半夏、陈皮、黄连、枳壳、吴茱萸、蒲公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大枣""半夏-甘草"等,计算得出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以仲景学说为指导,以气液代谢为物质基础,主张调和通达,强调护胃舒胃,并形成自有特色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2.
目的:本篇研究旨在研究入院时血清钾水平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2012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56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根据入院后即刻抽血检查血钾,将其分成两组:A组(K〈3.8mmol/L)和B组(3.8~5.5mmol/L),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24h内室速的发生率以及低钾血症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入院后第一个24h内室速的发生率分别为17.1%和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是26.3%,其中下壁加右室梗死AMI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低钾血症增加了室速发生的风险,因此,纠正低钾血症对这些患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6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关节上腔和关节下腔注射在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威海市立医院口腔门诊适合注射透明质酸钠的46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5例采用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21例采用关节上腔注射,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张口度对照组平均增加(0.96±0.13)cm,试验组平均增加(1.28±0.09)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疼痛对照组平均缓解(23.43±9.62)mm,试验组平均缓解(29.08±10.51)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至6个月的症状改善进行比较,张口度对照组变化为(0.01±0.03)cm,试验组为(0.08±0.0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疼痛改善对照组为(1.64±0.56)mm,试验组为(4.24±0.7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上、下腔注射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确有疗效,关节下腔注射较上腔注射对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改善张口度的效果更为明显,且对疼痛缓解的作用时间更持久。  相似文献   
664.
摘要:目的 了解2015年望谟县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5日望谟县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此次麻疹暴发疫情历时68 d,共报告麻疹病例53例,发病率为16.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18岁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疫情呈点多面广的流行;病例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次占13.21%,0剂次占16.98%,免疫史不详占69.81%;麻疹IgM抗体和麻疹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6.43%,病毒分离鉴定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5.92%。结论 基层防保网络薄弱、常规免疫接种存在薄弱环节及监测系统不敏感延误疫情处置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探讨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影响CABG患者的早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3月由阜外医院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男性正常甲状腺功能CABG患者资料,其中311例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1.79~2.93 pg/ml]为试验组(L组),经左室射血分数、年龄进行1∶1匹配,311例高甲状腺激素水平(FT3浓度2.94~4.09 pg/ml)患者为对照组(H组)。观察早期结果项目包括: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新发房颤、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切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院内死亡等事件。 结果 L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四分位数表示)明显长于H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Z=4.159,P<0.05),IABP植入率为2.6%及AKI发生率为17.7%,高于H组的0.3%及9.0%(χ2=5.524、10.136,P<0.05)。而院内死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恶性心律失常、新发脑梗死、新发房颤、心肌梗死等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影响CABG的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666.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患者临床症状重叠、多变,长期以来困扰着临床诊断、治疗及对其预后的估计,至今本病的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我们就我院1987年至2000年间所收治的入院时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肌肉活检中破碎红边纤维(Regget-red fiber,RRF)的有元而确诊的6例线粒体肌病、3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o,CPEO)、5例乳酸血症合并卒中样发作型(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 like episodes,MELAS)  相似文献   
667.
目的:研究轮叶马先蒿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为导向分离手段,对轮叶马先蒿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轮叶马先蒿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较强,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小米草苷(2)、龙船花苷(3)、桃叶珊瑚苷(4)、玉叶金花苷酸(5)、山栀苷甲酯(6)、京尼平苷(7)、7-去氧栀子新苷(8)、乙基胡桃苷(9)、乙基表桃叶珊瑚苷(10)、7-去氧-8-表番木鳖酸(11)、kankanoside A(12)。化合物5、6、11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7、8、12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9、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显示出较强的抗补体活性,50%抑制溶血浓度(CH_(50))为164μg/mL,可作为今后开发天然补体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668.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对全部患者运用骨运输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实施骨运输治疗处理前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施骨运输处理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均呈现显著好转迹象(P0.05);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结论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感染情形及骨缺损情形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9.
背景: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具有促进角膜损伤愈合的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表面应用后在房水中的药物浓度,验证其在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07在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干粉状转化生长因子β1为美国SANTA公司产品.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0.5,1,2mg/L组,每组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5,1,2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3次/d,用药1周.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眼部刺激症状.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结果:大体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实验前后和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眼均无结膜分泌物、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炎性反应及晶状体混浊改变.空白组和3种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眼后房水中药物质量浓度分别是(0.429±0.187),(0.964±0.284),(2.127±0.673),(2.282±0.745)μg/L.结论:1 mg/L和2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有效提高大鼠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P<0.05),具有良好的角膜穿透性,在房水中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够在局部发挥药物的作用,避免药物全身应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70.
目的介绍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伴有虎口及手背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拇指缺损,选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踌甲瓣或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15例。结果15例再造拇指及皮瓣均顺利成活,经1—3年随访,再造拇指两点辨别觉8~12mm。移植皮瓣红润,外形佳。按中华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平均优良率80%。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是伴有虎口及手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严重损伤修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