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结合放疗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及两种方法的应用时机.方法 选取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放疗,其间行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微波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7例患者共行经皮瘤内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63次,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率、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行放疗者.结论 微波治疗与放疗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双J支架管置入术后再次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肿瘤性肾盂积水置入输尿管双J管的临床资料,对肿瘤进展、尿盐结垢、肾小球滤过功能、每日尿量、尿路感染、留管时间、下尿路功能及双J管内径等因素总结,分析输尿管再次梗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12I例患者48例再梗阻,其中肿瘤进展、尿盐结垢、尿路感染、留置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占87.5%;肾小球滤过功能、每日尿量及下尿路功能也是重要因素,占12.5%.另外,双J管内径也是影响再梗阻的因素.通过局部控制肿瘤、改善饮用水及按时换双J管等相应措施,44例未再梗阻,4例因肿瘤进展再梗阻改外引流.结论 输尿管双J管置入后,积极抗肿瘤治疗、降低饮用水硬度、改善肾功能、多饮水排尿、预防尿路感染、缩短留管时间、纠正下尿路功能障碍能有效地延缓或预防双J管再次梗阻.  相似文献   
63.
留置肝动脉导管化学治疗胃癌肝转移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动脉序贯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3例留置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的导管,固定于肝固有动脉,应用EFP方案序贯化疗4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跟踪随访.对照组26例,采用EFP方案静脉化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1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3.9%和39.1%,毒副反应轻微.对照组近期有效率2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30.8%和11.5%,毒副反应较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留置肝动脉导管化疗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表明,常规静脉化疗对经根治后盆腔复发的宫颈癌的疗效不佳,经髂内动脉的灌注化疗和栓塞是治疗宫颈癌复发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自1994~1996年,用双侧髂内动脉导管对34例宫颈癌复发患者进行了69次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34例宫颈癌复发患者,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64岁。除宫旁复发者外,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复发。34例中,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5例、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外放疗后复发7例、宫颈癌腔内放疗…  相似文献   
65.
肝动脉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原发弥漫性肝癌及98例转移性肝癌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1例周围静脉化疗,B组51例肝动脉化疗,C组52例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B、C三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1.4%、78.4%、86.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50.9%、35.3%、17.6%,B组分别为76.5%、45.1%、21.6%,C组分别为86.5%、65.4%、36.5%。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A、B组下降,C组增高。治疗后A、B组与C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肾癌根治术前作肾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方法 对18例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作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管至肾动脉行化疗栓塞治疗,其栓塞物常规应用明胶海绵以及碘油与化学药物阿霉素的混合乳剂。结果 18例患者栓塞后出现了轻度的反应,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250ml,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结论 肾癌根治术前作肾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其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超选择的插管。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痛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A、B组,A组14例,B组16例.治疗前A、B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级均为9例,B级分别为5例和7例(χ~2=0.201,P>0.05);Ⅱ型癌栓A组8例,B组9例,Ⅲ型A组6例,B组7例(χ~2=0.002,P>0.05);A、B两组患者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中位数分别为58.7和70.5 U/L(W=191.5,P>0.05);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分别为21.4和21.7 μmol/L(W=203,P>0.05);白蛋白(ALB)中位数分别为35.3和37.5 g/L(W=214,P>0.05);甲胎蛋白(AFP)中位数分别为680和873μg/L(W=179.00,P>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内原发肿瘤灶,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门静脉癌柃;B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A组14.0个月、B组4.0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8,P<0.01).患者3、6和12个月的生存数,A组分别为11、10和7例,B组分别为10、3、0例.2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伴有Ⅱ、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的测量信息为设计制备改良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用胆管引流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2 300例患者3.0 T上腹部MRI及MRCP的影像资料, 筛选出肝门部胆管结构显示清晰, 且为胰头癌、胆总管癌或壶腹部癌所致的胆管梗阻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381例, 对这些患者MRCP图像中的左右肝管、肝总管的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对PTCD用胆管引流管进行改良设计。结果测量出恶性肿瘤致胆管梗阻状态下左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5.9±3.8)mm, 右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2.4±3.2)mm, 自胆囊管汇入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长度为(34.0±8.1)mm, 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了PTCD用胆管引流管的引流侧孔分布位置及长度的改良设计, 并完成实物化制作。结论 MRCP图像胆管测量是获取扩张状态下胆管长度数据的有效方法, 根据胆管测量结果制备的改良用PTCD用胆管引流管贴合Bismuth Ⅱ、Ⅲ型高位胆管癌所致的胆管梗阻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35例,根据动态CT增强(DECT)表现及衰减快慢表现分为A、B两组,A组为“快速增强,快速衰减”,B组为“快速增强,慢速衰减”。记录各肿瘤结节的CT增强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所有病例均在行CT动态增强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分别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各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结果】动态CT增强(DECT)检查,始增时间及峰值时间A组与B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始退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增强持续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3.57%(15/28),B组则无一例出现异倍体峰。【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肿瘤细胞DNA增殖水平具有相关性,其增强持续时间与DNA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动态CT增强(DECT)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恶性度。对肝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李根林  郭晨阳  吴宿慧  李寒冰  孙静雅 《中草药》2020,51(13):3509-3517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双岐组)、火麻仁油(分别为12.0、6.0、3.0 mL/kg)组,雌雄各半。对照组每天颈背部sc生理盐水,其他5组sc 1%D-半乳糖水溶液造模,给药体积为10 mL/kg;1 h后对照组ig生理盐水,其他各给药组ig不同剂量的药物,给药体积为20 m L/kg,连续ig 42 d,给药结束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及盲肠、结肠内粪便。通过革兰氏染色分别检测革兰阳性杆菌(G~+b)、阴性杆菌(G~-b)、阳性球菌(G~+c)、阴性球菌(G~-c)菌群数量;称取盲肠质量计算盲肠系数,并通过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变化;测定结肠粪便pH值;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结果火麻仁油可以上调杆菌的比值,降低球菌的比值,降低盲肠系数及结肠pH值;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结肠病理变化,使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杯状细胞丰富,绒毛丰富;能显著升高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异戊酸的含量(P0.05)。结论所测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火麻仁油均可优化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为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