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内皮素可能参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偏头痛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异常有助于偏头痛的治疗.目的观察颅痛安颗粒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头痛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泸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材料实验在泸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颅痛安颗粒大剂量(4 g/kg)组,颅痛安颗粒中剂量(2 g/kg)组,颅痛安颗粒小剂量(1g/kg)组,每组10只.干预复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动物模型后治疗5 d,取血测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一氧化氮及血管内皮素含量,求活性t-PA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t-PA活性、PAI-1活性、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t-PA活性[(2.012 3±0.342 2)IU/mL比(4.2199±0.4924)IU/mL]、活性型t-PA百分率[(14.593 7±1.519 6)%比(35.160 8±3.115 2)%]、一氧化氮含量[(2.287 3±0.308 1)mol/L比(2.737 1±0.418 2)mol/L]均显著降低(P<0.05),PM-1活性[(14.889 5±2.097 1)AU/mL比(7.823 9±0.521 1)AU/mL]、内皮素含量[(3.177 1±0.298 5)mol/L比(2.351 0±0.245 3)mol/L]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t-PA活性、活性型t-PA百分率、一氧化氮含量均升高(P<0.01),PAI-1活性、内皮素含量降低(P<0.05),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痛安颗粒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剂量以1 g/(kg·d)为宜.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不同瘙痒程度的增生与非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组胺水平的差异,评价组胺在人瘢痕瘙痒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瘢痕和正常皮肤标本取自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2002-09/2004-12收治的住院或门诊需手术切除瘢痕的89例患者.瘢痕瘙痒的程度可分为0级无瘙痒感;1级瘙痒很轻,轻抓可缓解;2级瘙痒令人烦恼,需较强烈的搔抓方可缓解,可以耐受;3级瘙痒影响工作或不能耐受,需长时间不断搔抓,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表现为吵闹不安.用荧光法测定不同程度瘙痒的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组胺水平并分析其与瘢痕瘙痒的关系.结果①增生性瘢痕和非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组胺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236.32±26.79),(225.68±25.53),(162.31±18.97)ng/g,P<0.01],但在增生性瘢痕和非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却无明显差异(P>0.05).②2和3级瘙痒瘢痕组织中组胺含量高于0级[0级(173.57±19.85)ng/g,2级(235.32±22.67)ng/g,3级(246.73±27.98)ng/g,P<0.01],1级瘙痒瘢痕组织中组胺含量与0级无显著性差异[1级(182.38±20.23)ng/g,P>0.05],3级瘙痒瘢痕组织中组胺含量与2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瘢痕的瘙痒程度与组胺的含量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①增生和非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组胺水平无明显差异.②瘢痕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升高与瘙痒有关,组胺含量升高瘙痒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63.
人增生性瘢痕瘙痒症状与局部5-羟色胺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程度瘙痒的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5-羟色胺水平。评价5-羟色胺在增生性瘢痕瘙痒症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和外科实验室完成。取瘢痕和正常皮肤标本89例(每例患者均有1处瘢痕)。男48例,女41例。其中增生性瘢痕68例,非增生性瘢痕21例。两组病例中各取8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应用荧光法测定不同程度瘙痒的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5-羟色胺水平,并分析其与瘢痕瘙痒程度(分级:0级:无瘙痒感;1级:瘙痒很轻,轻抓可缓解;2级:瘙痒令人烦恼,需较强烈的搔抓方可缓解,可以耐受;3级:瘙痒影响工作或不能耐受,需长时间不断搔抓,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表现为吵闹不安)的关系。结果:①5-羟色胺含量:增生性瘢痕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467.82&;#177;38.92)。(382.79&;#177;34.36)。(378.65&;#177;29.98)ng/g,P〈0.01]。②不同瘙痒级别的瘢痕组织中5-羟色胺含量:3级和2级显著高于10级和0级[(479.32&;#177;40.16),(470.33&;#177;39.12),(393.37&;#177;37.56),(381.25&;#177;32.09)ng/g,P〈0.01]。③瘢痕部位瘙痒程度与局部5-羟色胺含量的关系呈正相关(r=0.918,P〈0.01)。结论:瘢痕中、重度瘙痒组织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轻度瘙痒和无瘙痒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提示5-羟色胺在瘢痕的中、重度瘙痒症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使用更小剂量平阳霉素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37例,随访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治愈34例,显效3例;仅2例有低热,未做任何处理,1~2天后恢复正常;无肝肾功能损害、过敏高热及肺纤维化患者。结论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治愈率高,疗程短,平阳霉素使用剂量较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5.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分化为何种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设想: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处于皮肤创面的微环境中,可能具有向人皮肤细胞转化的潜能。 目的:探讨糖尿病皮肤创面微环境中的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分离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并制作糖尿病裸鼠模型皮肤创面,将标记5-BrdU的第3~5代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入糖尿病裸鼠创面组织周围,分别于注射后2,3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中,且连续切片中部分BrdU阳性细胞也同时表达角蛋白。说明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术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0例单睑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行双侧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高度、内眦间距、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结果 术后重睑形态自然,切口疤痕不明显。双侧睑裂高度由术前(9.07±1.17)mm增至(10.56±1.21)mm、睫毛暴露长度由术前(4.24±1.31)mm增至术后(5.81±0.81)mm、睫毛上翘度由术前(57.85±9.40)mm增至术后(76.10±6.4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眼轮匝肌-睑板固定重睑术模拟先天性重睑形成的机制,手术效果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