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及再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长期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资料纳入回顾性统计分析。依照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抗病毒治疗42例和对照组为未抗病毒治疗33例。分别在治疗过程中6个不同时间点对各组患者凝血系列(APTT、PT、PTA、Fib)、肝脏功能(ALB、A/G)、PLT及门静脉宽度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T在治疗组中的表达于术后60个月较抗病毒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延缓了PT时间;APTT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即刻出现下降(P0.05),但这种下降趋势于治疗组可保持到术后60个月,而对照组自术后6个月以后呈上升趋势;治疗组对PTA短期无改善,但术后60个月时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Fib值均为最高点,但治疗组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在术后即刻升高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病程延长出现与ALB水平和A/G比值相同的先升后降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使术后降低的门静脉宽度值和出血率延缓上升。结论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基因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细胞癌细胞株7721细胞中表达。方法:将从pBRTMHCV1-3011质粒切下的HCVC基因片段插入pcDNA3质粒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7721细胞进行瞬时表达,转染细胞裂解煮沸后,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表达的核心抗原。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片段大小与计算值相符。Westernblot证实,表达抗原的Mr约为22000。结论:HCVC基因能够插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HCV基因疫苗的研制和探讨抗HCV感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柯伟民评分系统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3个月转归情况分为生存和死亡组,进行预后预测。结果柯伟民评分系统包括肝性脑病、总胆红素、腹水、PTA、血清肌酐、肝脏斜径或厚度和感染等指标进行计分。在7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计分分别为(10.8±6.7)和(27.3±9.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柯伟民评分<10分42例,死亡3例(7.1%),10分≤评分<20分26例,死亡12例(46.2%),20分≤评分2例,死亡2例(100%)。柯伟民评分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标准误为0.041,P〈0.000,95%置信区间为(0.796,0.958)。应用该模型判断7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94%(16/17),特异性为68%(36/53),准确性为74%。结论 MELD模型和柯伟民评分系统均可以用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但后者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66.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是一种新型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IV感染和慢性HBV感染。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比,TAF具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和更强的肝脏靶向性,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肾功能损伤、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概述了TAF的药理学特点、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肾脏安全性及其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参与全身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肝脏通过肝-肠轴与系统免疫密切相连,又是免疫损伤的靶器官;肝脏在抗嗜肝病毒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导致病毒感染慢性化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肝病细胞治疗包括以细胞功能替代为主的肝(干)细胞输入治疗;以抗病毒抗肿瘤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和对遗传性肝病进行的以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特性成为肝病细胞治疗的热点,体外高效扩增技术使自然杀伤细胞治疗肝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8.
抗丙型肝炎病毒锤头结构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设计可位点特异切割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5’NCR)和C区的多位点核酶(RZ).方法根据“锤头结构”RZ的设计原理,以HCVH(1a)株5’NCR和C区RNA为靶序列,计算机预测其二级结构,运用能量最低化程序,选择理论上理想的RZ切割位点,并比较5株HCV序列RZ切点两翼的同性.结果在HCV5’NCR和C区124个自然切割位点(CUX和GUX)中选出213(CUC),260(GUA),407(GUC)和498(CUU)4个切割位点,不同株之间切点两翼RZ结合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计算机可作为抗病毒RZ设计的辅助工具;HCV上述4个位点可能是最理想的切割位点.  相似文献   
69.
70.
丙型肝炎病毒C和E1区的DNA改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亚型的HCVC和E1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两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1kb左右的基因片段,两者相比较同源性大于83%.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 存在的条件下,用DNase Ⅰ切割成50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来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 C和E1区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