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61.
背景与目的:尽管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已经报道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同期放化疗的放疗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tolerated dose,MTD)为74 Gy,但是由于东西方人群的体质差异和我们关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剂量递增试验的结果,美国的74 Gy是否能够安全应用到东方人群中尚不清楚.本研究进行此改良的剂量递增试验以确定NSCLC同期放化疗放疗剂量的MTD.方法:19例初治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每天1次,每次2.0Gy,每周5次.应用改良的Fibonacci法,从低剂量逐渐上升到高剂量,起始放疗剂量为62 Gy,递增剂量为4 Gy,每剂量组至少3例,如无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出现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出现DLT,DLT的低一剂量水平即为MTD.参考RTOG剂量递增结果最高MTD设为70 Gy.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vinorelbine and carboplatin,NC).结果:放疗病灶的近期有效率(CR+PR)为77.8%,其中CR占27.8%,PR占50.0%,SD占11.1%,PD占11.1%.全组出现1例DLT,为Ⅲ级放射性肺炎,再以相同剂量入组9例,未出现DLT.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粒细胞减少、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程度均较轻易于临床处理.结论:3D-CRT联合同期长春瑞滨和卡铂方案化疗可将胸部放疗剂量递增到70 Gy,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根据试验设计确定70 Gy即为此改良剂量递增试验的MTD.  相似文献   
62.
经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0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以即刻重建寰枢椎稳定性,疗效满意,为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63.
郑璞  吴昌林  韩子冀  胡靖  张骏 《当代医学》2011,17(21):68-69
目的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疗效,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老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进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结果随诊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优良率达94.1%。全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达93.5%。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优良率达90.7%。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三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势,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4.
婴幼儿在进行CT或X线摄影检查时,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一些重要的非检查器官由于防护不当,或者由于患儿运动导致检查失败,重复检查,这些原因常常会使患儿受到不必要的X线照射,从而给患儿带来很大伤害和潜在的危险。因此,研制有效的婴幼儿X线防护和固定保护装置是医务人员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导管室内经下游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5例,在急诊室经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10μg/kg)和下游冠状动脉组(105例,在导管室完成诊断性造影之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后续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h。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TIMI(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术后1个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上游静脉组各个初始造影指标均明显优于下游冠状动脉组,TIMI3级血流24%比10%,P=0.01;cTFC(78±30)比(92±21),P=0.001;MBG2或3级15%比6%,P=0.02。而术后心肌水平灌注指标下游冠状动脉组均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ST段回落〉70%的比率50%比35%,P=0.03;MBG2或3级79%比58%,P=0.01。左室功能恢复指标显示下游冠状动脉组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EF平均增加(8±7)%比(6±7)%,P=0.02;室壁运动分数指数平均增加(0.4±0.3)比(0.3±0.3),P=0.03。结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导管室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介入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术后1个月时左室功能的恢复。这可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内局部注射,使病变局部及病变远端的血管床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预防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先注射1000p-g固定剂量的山莨菪碱,然后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以0.15μg·kg-1·min。连续泵人替罗非班36h。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完全ST段回落率(STR)。二终点包括血流分级(TIMI)、CK—MB峰值、6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再次心梗、心源性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累计入选病例143例,A组72例,B组71例。两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和血管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与B组比较,A组:①术后cTFC水平明显低(P〈0.01);②STR明显高(P〈0.05);③MBG2~3级比例较高(P〈0.05);④CK—MB峰值明显低于B组(P〈0.05);⑤随访6个月LVEF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1);⑥PCI术后两组之间TIMI3级血流比例无明显差异。胸痛到PCI时间、门一球囊扩张时间、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无明显差异。A组6个月的MACE事件发病率显示出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改善心肌水平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并改善术后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52岁.于2008年9月10日15:30左右食入新鲜冬枣约1000 g,3 h后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持续不缓解,于19:00左右送入华北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在急诊科心电监护时突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桡动脉止血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止血器组58例,传统组52例。通过观察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患者的舒适度及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桡动脉止血器的实用性。结果:止血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桡动脉止血器应用操作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老年人患者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骨密度的差异,探索老年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量60岁以上健康老年男性及女性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值;测量60岁以上新入院股骨颈骨折男、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值。所有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康老年男、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组股骨颈骨折患者(P〈0.05),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骨折常由外伤引起,但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四联序贯疗法根除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临床疗效,探讨由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组成的四联序贯疗法10d、14d两种治疗方案根除H.pylo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10—2011-12来笔者所在体检科就诊的186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四联序贯疗法:奥美拉唑(1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胶体果胶铋(100mg,2次/d),疗程分别为10d和14d。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ylori,观察H.pylori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10d与14d四联序贯疗法疗效,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4.6%、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组成的四联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ylori根除方案,14d疗法较10d疗法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且10d疗法更易被患者接受,费用相对低廉,依从性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