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457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3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467篇
综合类   1320篇
预防医学   43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27篇
  3篇
中国医学   643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模式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心肺复苏评价研究.本文以心肺复苏结果Utstein评价模式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以评价中国海南海南省人民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表,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511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价本组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及心肺复苏结果.结果 注册登记的511例心肺复苏患者纳入研究.本研究患者以40 ~ 70岁等年龄段心搏骤停发生率较高.既往史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90例,37.2%)、脑血管疾病(48例,9.4%)及呼吸系统疾病(39例,7.6%)等慢性疾病较为常见.173例(33.9%)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其中109例(21.3%)为急性心肌梗死.80例(15.7%)患者首次监测心律为心室纤颤.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47.0%和13.5%,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为16.7%和4.7%.结论 本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及创伤为最常见心搏骤停病因.院内心搏骤停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均高于院外心搏骤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64.
目的探讨EWSR1-SMAD3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EWSR1-SMAD3-rearranged fibroblastic tumor, E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ESF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采用FISH技术检测EWSR1基因易位,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5岁,临床表现为左手小指近端指骨尺侧皮下结节10余年。X线示皮下界限欠清的软组织结节。肿瘤大体呈结节状,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镜下肿瘤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外周富于梭形细胞束而中央细胞稀少伴玻璃样变性的分带状结构,瘤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ERG弥漫强阳性。ALK、BCL-2、CK(AE1/AE3)、MDM2、CDK4、CD99、CD34、CD31、Calretinin、h-Caldesmon、β-catenin、desmin、EMA、α-SMA、S-100、SOX10、STAT6、NTRK1和H3K27me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FISH检测显示肿瘤具有EWSR1基因易位。结论 ESFT是一种好发于肢端的罕见、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典型形态结合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易位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5.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临床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常引起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流感染等。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日益得到重视,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肺炎克雷伯菌会形成生物膜(biofilm),这是一种相对于浮游细菌的生存方式,生物膜由细菌及其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胞外多糖、蛋白质、胞外DNA、脂质等)组成。生物膜状态下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极强,容易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难以彻底清除,使临床抗感染变得更加棘手。本文就生物膜形成过程、生物膜状态细菌的耐药机制、生物膜测定方法以及生物膜防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6.
对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后疗效是肯定的,但诸多化疗药物常引起肝损害,是影响病人继续治疗的最大障碍。1991年10月~1996年11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31例,并设西药为对照组26例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制定的诊断标准。57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31例为治疗组,单纯西药组26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7.
进展性脑梗死溶栓临床时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分析其时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发病6小时后病情继续发展的 1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U K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  UK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 1小时、14天评分改善明显 ,病情进展趋势控制 (P <0 .0 5 )。首次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程与临床疗效未见相关性。UK组有出血倾向 5例 (8.2 % ) ;对照组 1例 (2 % )。结论 静脉应用 U K治疗进展性急性脑梗死是可行的 ,其疗效与基础病变有关 ,进展性脑梗死首次发病后溶栓治疗时间窗限制应区别于单项病程脑梗死  相似文献   
68.
小剂量肝素对冠心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冠心病病人(诊断按WHO标准)83例,随机分为两组,肝素组51例,其中急性心梗8例、合并高血压病Ⅱ期6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32例,其中急性心梗4例、合并高血压病Ⅱ期5例、糖尿病2例。两组病人均无心衰。 检测方法:应用WXST-A型无创伤性血流动力电脑监护仪,病人入院次日餐后2小时进行检测。取仰卧位,休息5~15分钟后固定带状电极,颈部电极与喉结平行,胸部电极上缘与剑突相齐,测准两带状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输入所测距离值,打  相似文献   
69.
缺血性脑损伤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8年,瑞典科学家Eriksson等人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分裂细胞的方法,发现成年人脑中存在神经元发生现象,脑神经元作为终极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由此被彻底打破.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缺氧、外伤等许多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均可诱导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发生水平的上调,这种上调可能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一种保护反应[1-4].了解缺血、缺氧、外伤等原因所致脑损伤后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发生的一般规律和调节因素有可能为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我们就当前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0.
缺血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再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缺血性脑损伤后成年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时间规律、新生神经元的移行和分化特点 ,同时还介绍了影响神经元再生的因素和神经元再生的调节机制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