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评价比较抗胆碱药及系列重活化剂对神经性毒剂沙林眼染毒小鼠的治疗效果,寻找并确定对沙林眼染毒具快速恢复作用的新型治疗药物。方法 小鼠沙林(0.3 μg/眼)染毒,以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恢复时间为评价指标,观察抗胆碱药阿托品(30 μg/眼),重活化剂氯磷定(60 μg/眼)和双复磷(60 μg/眼),以及全新结构化合物L-2010(1.5,3.0及30 μg/眼)在沙林染毒后20 min经眼给药对沙林染毒小鼠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影响,给药体积均为0.3 μl/眼。结果 1. 沙林点眼小鼠眼中毒症状表现:正常小鼠强光及弱光条件下其瞳孔直径分别依次为9.5~11.3 μm及16.9~17.9 μm。小鼠沙林3.0 μl/眼染毒后20 min,其强光及弱光条件下瞳孔直径恒为4.0 μm,对光反射消失;中毒后24 h,对光反射调节能力有所改善,但瞳孔直径仍明显低于正常值;中毒后48 h,瞳孔大小完成恢复正常,但对光调节能力仍未完全恢复。因此,沙林0.3 μg/眼染毒小鼠眼自然恢复时间为48 h以上。2. 目前临床应用的眼中毒治疗药物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阿托品(30 μg/眼)在沙林染毒后20 min经眼给药,极度缩小瞳孔直径迅速扩大至正常值的2~3.5倍,但此时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力完全丧失;给药后6 h,极度散大瞳孔又开始明显回缩;给药后24 h,缩瞳症状重新出现,瞳孔直径明显低于正常值;给药后48 h,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仍未恢复正常。3. 传统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重活化剂氯磷定(60 μg/眼)和双复磷(60 μg/眼)经眼给药后,对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眼中毒症状完全恢复时间为48 h;与中毒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 新型化合物L-2010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低(1.5 μg/眼)、中剂量(3.0 μg/眼)L-2010经眼给药后,在给药后1 h即可完全恢复沙林染毒所致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能力消失,其作用明显优于其它治疗药物;但L-2010高剂量(30 μg/眼)给药条件下,其对眼中毒症状恢复时间反而相对增长,眼中毒症状完全恢复需6 h。结论 L-2010对沙林眼染毒所致眼中毒症状具快速恢复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现有的眼中毒治疗药物阿托品,提示L-2010在神经性毒剂眼中毒治疗上具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新型控暴剂辣椒素作为催泪瓦斯的主要组分,已被广泛装备于军队及警察部门,用于制止暴力犯罪和各种恐怖活动等。辣椒素可引起流泪、喷嚏、咳嗽等强烈不适症状或受累器官的疼痛,导致中毒人员暂时性失能。虽然辣椒素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控暴剂,但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等中毒事件,不得不使人们重新认识其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对辣椒素的致伤效应研究非常有限,相关医学防护急救措施更是缺乏,本文将就辣椒素的毒理学作用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抗神经毒化合物HI-6在离体膈神经.膈肌上抗梭曼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离体膈神经.膈肌的收缩功能,同时,测定膈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观察药物对膈肌AChE活性的直接影响。结果(I)采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对膈神经.膈肌标本强直收缩曲线下的面积进行测量.较为直接地反映了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生理功能,结果精确。(2)HI-610和100μmol/L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1mmol/L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有抑制作用。HI-610μmol/L预防和治疗给药时.对梭曼抑制的标本收缩功能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拮抗作用;100μmol/L给药有一定的保护和拮抗作用;剂量增加到1mmol/L时。保护作用和拮抗作用都明显增强,且保护作用在30min内最佳。(3)预先给予HI-6不能减弱梭曼对大鼠离体膈肌AChE的抑制.梭曼中毒后给予HI.6对梭曼抑制的膈肌AChE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HI.6对梭曼抑制的离体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可能是直接生理对抗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膈肌酶活力有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反复惊厥发作是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中毒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引发中毒人员死亡和迟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控制惊厥是TET中毒救治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成功救治经验,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简述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药物、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和巯基化合物等抗TET中毒所致惊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合理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LCP+开窗植骨复位,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膝关节是下肢主要负重关节,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改变了膝关节的解剖形态及膝关节的轴向对线,所以要求手术治疗恢复其精确的解剖关系,良好的复位,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系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研究缺血预适应机制,评价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用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冠状动脉血管结扎部位、进针深浅度和结扎松紧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血清分离胶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分离胶是一种粘流体,其结构含有氢键的缔合作用而形成网状结构,具有触变性。本研究的国产血清分离胶的分离性能、稳定性,完全达到分离胶的标准要求。对55例有、无分离胶20项生化指标,3项免疫指标,32例自制分离胶和进口分离胶同时检测20项生化指标,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86-0.99和0.905-0.994,均达到良好的相关,证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方法: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发作组,脂肪乳组,安定组,丙泊酚25、50、75、100mg/kg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惊厥的控制、24h的存活率及脑电图变化。以WesternBlot法观察麻醉剂量丙泊酚对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结果:丙泊酚25~100mg/kg可剂量依赖性的控制癫痫大发作,增加24h的存活率。丙泊酚25mg/kg剂量组,脑电图仍见明显的高幅棘波;50—100mg/kg剂量组棘波明显减少,波幅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丙泊酚50mg/kg显著增加GABAA受体α1表达。结论: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抗惊厥作用可能与其增加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剧毒杀鼠剂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ramine,TET)所致顽固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在染毒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研究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与TET诱发癫痫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建立TET(0.4 mg/kg,ig)所致大鼠RE及脑损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RE动物大脑皮质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染毒后不同时间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TET染毒10~25 min后即出现RE,染毒后24 h,其大脑皮质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NR2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皮质出现病理学改变前即显著降低(P〈0.01),至染毒后72 h,尚未恢复正常水平(P〈0.01);NR2B蛋白水平的表达在病理学改变出现前未见显著性改变,至染毒后72 h,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其mRNA水平在整个观测时间点未见显著性改变。结论 TET所致RE可诱发NMDA亚单位NR2A及NR2B表达下调,NR2A表达下调可能与RE发生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关系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70.
背景:丙泊酚具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致死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中毒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及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致死模型昆明小鼠,给药前10 min,腹腔注射丙泊酚12.5,25,50,75,100 mg/kg,观察中毒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存活率,阳性对照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非特异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 2 mg/kg,为排除丙泊酚溶剂脂肪乳可能的作用,设定了脂肪乳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等容积的脂肪乳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175 mg/kg可导致小鼠全身惊厥发生并且很快死亡,而提前给予丙泊酚12.5,25,50,75,100 mg/kg后,可见其可剂量依赖性的对抗小鼠惊厥的发生,并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地佐环平(2 mg/kg)可完全预防惊厥发生,而脂肪乳不能抑制惊厥的发生,对致死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中毒模型小鼠无保护作用。提示丙泊酚的抗惊厥作用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