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62.
患儿男性,12岁,于2002年5月7日以意识不清30min收入我院。曾于2000年2月玩耍时发病,表现为突然倒地、意识不清伴抽搐及呕吐,神经系统查体情况不详。发病后1周曾到某医院行头颅MRI检查,其报告意见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考虑血管畸形的可能性大”。于某省级医院行全脑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价9例次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血栓者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术(A组)和9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①A组和B组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22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比较,A组插管处局部皮肤感染率和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导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结论对于溶栓失败的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取栓法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沈建明  胡学文  杜伟 《中成药》2012,34(12):2302-2304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丸在减轻大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过程中药物毒副反应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60名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两周期,治疗组首次化疗前一天开始服用口服香砂六君丸每次口服12粒,每日3次,直至2周期化疗结束。观察两组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Ⅲ-Ⅳ度恶心呕吐者6.7%,低于对照组的26.7%,治疗组无Ⅳ度恶心呕吐出现;治疗组Ⅲ-Ⅳ度腹泻者3.3%低于对照组的20.0%,治疗组无Ⅳ度腹泻出现。治疗组Karnofsky评分增加值≥10分者占30.0%,高于对照组的6.7%。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Ⅲ度骨髓抑制者36.7%,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丸对大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过程中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对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 Alb)、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血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尿素氮(BUN)、餐后2 h血糖(FPG)、三酰甘油(TG)以及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葛根芩连汤加减能够更明显得下调糖尿病肾病患者m Alb、Upro/24 h、Scr、BUN、Hb Alc、FPG、TG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加用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脂代谢紊乱,且通过阻断VEGF的分泌可能可以实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ICU病房行CBP治疗的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资料,观察CBP前后血钠变化及病情转归、血钠浓度及纠正速度、渗透压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1例高钠血症患者总病死率为62%(13/21),其中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为77%(10/13)。死亡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69%(9/13),存活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38%(3/8)。死亡组CBP前血钠水平和高血钠的持续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BP治疗期间血清钠每日下降11.6 mmol/L,血钠纠正速度为0.88 mmol/(L.h)。所有患者经CBP治疗后血清钠和渗透压明显下降,APACHEⅡ评分改善(P<0.01)。结论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CBP治疗前血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CBP治疗高钠血症安全有效,尤其对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降低血压、调整血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疗程12周。检测尿蛋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尿蛋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MDA降低(P<0.05),SOD、GSH-Px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肾康注射液治疗组(T组),双肾缺血60 min后恢复灌注,术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观察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BUN和Scr升高、肾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TNF-α、IL-1 β和IL-10水平均升高;而与I/R组相比,T组BUN[(37.74±4.39)比(48.56±4.75)mmol/L]和Scr[(197.25±17.43)比(248.63±19.25)μmol/L]降低,肾组织SOD活力[(69.95±5.43)比(60.46±3.18)u/(mg·prot)]和IL-10水平[(63.59±2.49)比(56.37±1.64)ng/L]上调,MDA含量[(9.28±2.70)比(14.71±3.46)nmol/(mg·prot)]、TNF-α[(169.72±5.67)比(182.64±6.84)ng/L]和IL-1β[(10.62±0.69)比(13.53±0.94)ng/L]水平下调.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超声引导组),B组(传统体表定位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置管后比较,A组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0%、96.67%,均显著高于B组70.00%、50.00%(P<0.01)。A组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及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置管近期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及置管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内皮功能紊乱与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15例血液透析中频发肌痉挛(A组)和12例无肌痉挛发作史(B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2个月的观测期内记录各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的发作次数,并于观测期内透析间日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10w—mediated dilatations,FMD)和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在2组基本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于观察期内,A组的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发作次数明显高于B组(6.8±0.5比1.2±0.1次/4周,t=38.05,P〈0.01)。检测和统计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FMD显著低于B组患者(6.9±2.5比12.4±2.3,t一5.88,P〈0.01),而vWF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235.7±56.2比133.7±18.3,t=6.02,尸〈0.0i)。统计分析还表明,FMD与患者的肌痉挛次数显著负相关(r=-0.61,P〈0.05),而vWF与患者的肌痉挛次数显著正相关(r=O.55,P〈0.05)。结论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可能与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相关,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可能有利于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性肌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